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0年全国卷2)据统计,到1950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 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地域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A、华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一五”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全民大炼钢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人民公社化运动 3(10年天津卷9 )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 “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 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 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与右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历程,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2(10年上海历史卷 25 ) 20世纪50年代 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 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 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 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4(10年山东卷 14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 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 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 的是 5(10年江苏卷)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 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6(09年上海卷)右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09年江苏卷10 )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 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 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 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9(09年广东文基卷)26.1960年底,毛泽 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 村调查。其目的是( )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0.(08江苏,9)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 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 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1.(08年广东理基,65)20世纪50年代中 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 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 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 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08上海历史,A组14)右图是一份地 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巩固练习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