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婴儿社会性的发展课件

2. 第二阶段(3到6个月):对人有选择阶段。对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映有了区别。 二、依恋的发展—Bowlby,1969 3. 第三阶段(6个月到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 二、依恋的发展—Bowlby,1969 二、依恋的发展—Bowlby,1969 4、第四个阶段(18个月-2岁后):交互关系形成阶段。 二、依恋的发展—Schaffer Emerson,1964 第一阶段:无社会性阶段(0—6周): 许多社会性的和非社会性的刺激都可引发令孩子快乐的反应。 第二阶段: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7个月): 婴儿开始非常喜欢有人为伴,他们对着人微笑的次数多于对仿真玩具。 第三阶段:分化的依恋阶段(7-9个月): 婴儿已经与某个特定对象(一般是母亲)建立了稳定的一对一的依恋关系,在与母亲分离时,婴儿开始表现出抗拒行为。 第四阶段:多重依恋阶段(18个月—2岁后): 很少有婴儿只对一个人产生依恋,有的婴儿会同时有5个甚至更多的依恋对象。 三、对依恋的解释 习性学理论——我可爱,故爱我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1969,1980)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 印刻效应 丘比特娃娃效应 三、对依恋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具有性特征的能量“里比多”的重要性。 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 而在艾里克森看来,从出生到2岁,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重要阶段。 三、对依恋的解释 罗猴实验 早期剥夺 的罗猴有许多异常行为:咬自己,蜷缩在角落里,有许多刻板动作. 成年后仍不适应于社交,性成熟时不能主动交配,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三、对依恋的解释 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 跟前述三种理论不同,认知理论并不强调满足需要的动机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 认知理论推测,婴儿的依恋必须具有某些认知能力。 婴儿必须学会区分环境中不同的人。 婴儿必须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能力。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insworth 的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依恋的测量 1 2 4 5 3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A类型: 回避的(avoidant)。这类儿童对母亲在 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其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又称“无依恋的儿童”。 B类型: 安全的(Securely attached)。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C类型: 反抗的( resistant)。这类儿童逢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的极度的反抗。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FOR EXAMPLE 当小土豆两岁的时候,文清发现他变得异常粘人。每次文清准备出门的时候,小土豆总是不依不饶的,让她心里很矛盾。小土豆好像也不像从前那么勇敢了,不但怕黑、不敢一个人独自睡觉,而且还怕生。小土豆怎么了?文清非常疑惑。其实,她不知道,这些变化正是小土豆长大了的标志! 婴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体验 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气质及其发展 气质结构 气质的测量 气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依恋的概述 依恋的发展 对依恋的解释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依恋与日后发展 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类的产生 自我控制的出现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情绪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1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Izard et al., 1995)。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