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给诵读留一席之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课堂要给诵读留一席之地   语文课堂,很多时候应当书声琅琅。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他们想读、敢读、乐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诵读。那么,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诵读呢?下面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举几例浅谈。   一、变化诵读方式,让文字轻舞飞扬   平时的语文课堂,学生习惯听老师的指挥。在教师的导演下,教师的范读,可能成为一场独角戏;教师指导的个别读,可能让其他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引领的齐读,可能会让朗读变得千篇一律。为什么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让他们为自己的朗读出谋划策,应该让他们自由发挥,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这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就是阅读与诵读的收获。   笔者在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有这么几段: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个人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显得单调乏味,不能把紫藤萝瀑布千万朵花一齐开放的壮观情景表现出来。笔者让学生自由讨论怎么读,把决定权给了学生,学生热情高涨,有学生提出:这部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何不让学生来扮演每一朵盛开的小花,表现竞相开放的热烈场面呢?于是,他让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但读下来,效果一般。马上又有学生建议:两个人读势单力薄,文中说话的是“他们”,由此看来不止两朵花,是很多花,索性全班同学一起来做小花,岂不热闹非凡!学生的这个想法让人拍案叫绝,尝试下来,确实效果很好,全班参与其中,“我要开花”的声音此起彼伏,读得欢快自豪。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上文所说的“活泼热闹”的场面,表现了“瀑布”般的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   改变常规诵读教学方式,变教师的“导读”身份为“评委”身份,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文字随着学生的诵读飞舞起来。   二、抓住重点字词,让情感溢于言表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抓关键字词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式。重音处理是朗读中最常见的基本技巧,它是指为了作品的思想感情需要,而将某些词语读得突出一些。通常情况下,在朗读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时,要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让它的突出成为理解整句的关键。如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中有这么几句: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在朗读时抓住关键字“骑”和“俯”,“骑”字表现的是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动统治者的形象,他们作威作福,横行霸道,重读“骑”字,表现对他们的憎恶之情;而“俯”字,是甘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的革命者形象,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读“俯”字,表现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通?^抓住这两类人的典型动作的对比,来突出他们一个把人民当牛马,一个却给人民当牛马,让学生很好地体会这两类人的区别,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由此可见,抓住重点字词重音朗读的处理方法,可以使诵读传情达意,生动感人,帮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注意节奏快慢,让画面跃然纸上   读任何作品都不要从头到尾用一个语速,要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有快有慢”的朗读,这是教师对学生诵读节奏的一般要求。但如何把握好这个“快慢”呢?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时常用到轻、重、缓、急等词语。可是,轻到什么程度,重到什么程度,很难具体地给学生讲清楚。快慢是节奏变化的重要体现,“快”是指字音短促、停顿少而且时间短、连接多;“慢”是指字音稍长、停顿多而且时间长。只有在快慢处理上产生变化,才能显出节奏的不同。何时快,何时慢,怎么快,怎么慢,需要朗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反复琢磨而得。把握好节奏的快慢,朗读起来自然抑扬顿挫,画面感十足。下面笔者试举教学中诵读快慢各一例来分析。   梁衡的《夏》中,有这么一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快割,快割”“快打,快打”,渲染了劳动的紧张气氛,加之句式短小,读起来节奏要快,从而表现农民劳动的紧张感,学生脑海中自然就会呈现农民劳动挥汗如雨的画面。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是对月光动态的描写,表明时间的推移,也表现了作者在中秋之夜这般美景下的孤独。所以在朗读时,不可快读,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的形式,放慢朗读速度,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朗读,一边发挥想象,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