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粗缩病发病特点与防治方法   摘要: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MRDV属于植物呼肠弧病毒组,是一种具双层衣壳的双链RNA球形病毒,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生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如果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如今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   关键词:玉米 粗缩病 发病 防治   1.发病特点   我国北方,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及其它杂草寄主越冬。也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第二年玉米出土后,借传毒昆虫将病毒传染到玉米苗或高梁、谷子、杂草上,辗转传播为害。玉米5叶期以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便受侵染发病也轻。玉米出苗至5口十期如果与传毒昆虫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和发病轻重关系密切。   2. 危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至6片叶即可显症,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3.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3.1加强监测和预报   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在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3.2调整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3.3选用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4.除草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来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对麦田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   5.田间管理   ?Y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由于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和灰飞虱体内越冬。因此,要做好小麦丛矮病防治,清除田边、地边和沟渠杂草为害,同时要减少灰飞虱虫口基数,具体方法:在小麦返青后,用25%扑虱灵50克/亩喷雾。喷药时,麦田周围的杂草上也要进行喷施,可显著降低虫口密度,必要时,可用20%克无踪水剂或45%农达水剂550毫升/亩,对水30公斤,针对田边地头进行喷雾,杀死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的生存环境。   6.化学防治   6.1喷药杀虫。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000-5500倍液喷雾,在玉米五叶期左右,每隔5d喷 1次,连喷2-3次,同时用40%病毒A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8250mL/hm2,对水450kg,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6.2药剂拌种。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40%乙莠水胶悬剂8250-8625mL/hm2,对水450kg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作者单位:150038黑龙江省香坊实验农场)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