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避免误入犯罪歧途.ppt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避免误入犯罪歧途.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件-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2.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 中职生学生要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要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为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做知法守法的劳动者做好准备。 中职生既是未成年人,又是未来的职业人,应自觉树立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确保在校学习时不违法犯罪,在未来职业活动中不违法犯罪,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和未来的好职业人。 3.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小组讨论)看课本119页案例材料和图片,讨论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①结合案例说明面对违法犯罪现象,做到见义勇为的必要性。 ②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依法同各种犯罪行为作斗争? 比一比,看课本120页第一自然段,找出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1)见义勇为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归纳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见义勇为,就是公民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面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所实施的救助行为。 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 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互动在线] 回答问题: ①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如何做到见义智为? ②假如在公交车上遇到小偷行窃,应如何智为? 师生共同讨论 (2)见义智为,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见义智为: 面对不法侵害,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要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以避免造成更大悲剧和更多不必要的伤害。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材料)无影“杀手” 2008年7月14号下午五点多,上海浦东曹飞在家中服毒自杀,年仅27岁。在留给家人的遗书上,第一句话是“别碰纸杯,剧毒氰化物”。氰化物毒性很强,摄入几秒钟就使人致死且无救,对其生产,销售,运输都受到严密监控。随后一个多月里,河南的小亮,宁波的李某也因服用氰化钠自杀死亡。为什么受严密监控的氰化钠会落入三个普通自杀者手中呢?经警方侦察发现,它来自哈尔滨杨海东手中。审讯中交代,他从网上查阅信息并从网上邮购过来,然后再加价倒卖给三位自杀者,从中牟利2万元。而且他还有准备寄往全国各地的快递单20多份----危险在扩散。2009年2月13号,杨海东因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想一想 议一议: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私自买卖剧毒氰化物触犯了什么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2)谈一谈杨海东为什么走上犯罪道路? 通过讨论,明确: 认同法律,自觉守法 增强预防犯罪意识 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意义,理解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廉洁自律,做守法的劳动者,同时要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课堂练习】 1. 2005年4月份一天中午,贵阳市17岁的小蕾在西餐厅为客人服务时,发现客人落下一部价值6000多元的手机,随手装入自己的口袋中,同时还用客人手机给贵州老家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在客人返回寻找时,她拒不承认自己拿走手机。在警方调查时,依然拒绝交出客人手机。 (1)你认为小蕾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什么犯罪? (2)说一说当我们捡到物品时应该怎么做? 练一练: 2. 2003年3月22日下午4时左右,广州市初二女生小苏坐公交车回家时,无意发现一个男子正盯着一名60多岁用手机与人通话的老太太。突然该男子夺过老太太的手机跳下车,跑出十几米远。小苏见状把书包抛在地上,跳下车追歹徒。曾是足球队员的她飞起一脚踹了过去,歹徒像足球一样在地上翻滚,挥手一刀划过了小苏的腋间。随后歹徒抛下抢来的手机,穿过数十个围观者扬长而去。当时没有一人上前助见义勇为的小姑娘一把,而老太太拿回被抢的手机,仅说了一声“谢谢”后就不见了人影。一名摩的司机则称赞小苏:“好样的!”。晚上小苏洗澡时才发现伤口,被送到医院缝了六针。 (1)谈谈怎样看待小苏的见义勇为? (2)面对歹徒时,我们该怎么做? 第十课 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一、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1.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指违法情节特别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公安部A级通缉犯成瑞龙1996 年至2005年1月期间,先后流窜于多 个省市,伙同他人先后实施或单独 实施犯罪,抢劫、故意杀人、强奸 作案10起,杀害13人。在成瑞龙实 施的6起抢劫、故意杀人作案中,共 致8人死亡,1人重伤,入户抢劫4 次,持枪抢劫1次,抢劫财物共价值 人民币28万余元。此外,成瑞龙为 抗拒抓捕,共致3名警察、1名保安 死亡。 案 例 导 入 认清犯罪特征 201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