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

雨湖区湘锰小学发展规划 2014——2019年 一、前言 湘锰小学原是湘潭锰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弟学校,1957年10月建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上万名合格人才。2006年8月,学校成建制移交到雨湖区政府,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我们以2011年创建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为契机,争取政府投资3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湘潭市北部一所规模最大、环境最美、条件最优、质量最好的窗口学校。学校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建有校史室、化石标本室、书法教室等功能室30多间。学校现有在职教师5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2人。近几年,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授予中央彩票基金国家级农村学校少年宫、湖南省现代教育实验学校、湘潭市两型示范校、湘潭市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湘潭市绿色学校、湘潭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雨湖区校园文化建设样板校等称号,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 成绩代表过去,荣誉属于昨天。 今天,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是十八大召开后的崭新时代,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实施的关键时期,也是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起始期。我们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制订《湘锰小学2014——2019发展规划》是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为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未雨绸缪。 二、发展理念 办学理念:环境育人、质量兴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办学目标:全区领先、全市有名、全省有影响 打造四园:文化的圣园、成长的乐园、生态的公园、和谐的家园 争创四优:管理优化、质量优良、文化优秀、特色优异 校 训:知书达理 校 风:淳朴、勤奋、好学、和谐 教 风:厚德、尚真、博学、善导 学 风:勤学、好问、多思、求变 校徽 校旗 中间的书本是变形的“M”, 中部是变形的“M”, 上方的小鸟是变形的“X”, 中部和下部组合成“X”, 合起来代表“锰小”, 代表锰小,整个图形 寓意雏鹰在知识的天空里 像一个向前奔跑的人, 自由翱翔 寓意:锰小人勇往直前。 校歌 学生发展:心智健全、体魄强健、成绩优良、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 德育建设:德育为首、文明为本、传承美德、和谐发展 教育科研: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标,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 特色建设:书法养性、国学修身、艺体育人 文化建设:展示经典、营造书香、倡导两型、构建和谐 学校管理:科学与人文结合,规范化与人性化并重,由制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文化管理 课程建设: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 信息技术:软硬并举、提高效率、推进融合、促进均衡 对外交流:以诚相待,取长补短,开放共赢、树立形象 三、发展规模 学校所处地理位置优越,本地区即将进入飞速发展期。一是城镇化加快,鹤领镇人口将大幅增加,二是园区发展加速,省级雨湖经开区建设启动、电化集团整体搬迁到此,物流园、地质公园建设上马,就业人数成倍增加,三是工矿区棚户区改造,人口相对集中到鹤岭地区,到2019年,学校将实现以下办学规模: (一)校园面积 21000平方米; (二)建筑面积 7500平方米(在现有6000多平方米基础上,争取拆除现有教师宿舍,建设师生公寓。本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要求寄宿的学生估计可达200人以上); (三)固定资产:2500万元; (四)班级数:27个; (五)学生数:1280人; (六)教师数:70人。 四、文化建设 建设目标:以展示经典、营造书香、倡导两型、构建和谐为主线,打造绿色、书香、平安、两型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秉承“环境育人、质量兴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丰富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构建特色校园为主要目标,为全体师生和学校的发展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从而打造文化的圣园、成长的乐园、生态的公园和和谐的家园。 (一)物质文化建设 1. 进一步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绿化重在维护,保护好百棵香樟树,维护好校园内花草树木。同时有计划地在植物园等地增加植物品种,并悬挂好植物标牌,使师生们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增长知识。美化重在爱护,要爱护好楼匾楹联、假山雕塑、诗词文化墙、经典牌板、宣传标牌等。 校门口及主干道集中体现学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