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畏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docVIP

口腔科畏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科畏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口腔科畏惧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孟玲芳(上海市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 2017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口腔科畏惧症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160名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及学历的患者,分组、分类进行对照观察,对比常规护理和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畏惧心理程度分值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对口腔科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患者疼痛感,建立良好的医患信任关系,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口腔科畏惧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4-0228-01 口腔科患者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在口腔疾病治疗过程或其中的某些环节所产生的紧张、害怕、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烦燥、不安、哭叫、挣扎,甚至逃避或抗拒治疗,在口腔临床诊疗中表现多样、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口腔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果。充分了解口腔科畏惧症的危害及成因,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对开展口腔保健服务及准确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口腔科160例有明显畏惧症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口腔科治疗经历等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其中男80例、女80例,分儿童、中年、老年组,同时考虑有无口腔科治疗经历。 1.2入组标准 根据畏惧调查量表-口腔科分量表(CFSS-DS),用于评估口腔科患者诊治的畏惧程度。按照是否害怕穿白大褂的人、牙医、其他医生、张口、有人看、进行口腔检查、把器械放进嘴里、打针、陌生人触碰,不得不去医院等10项,将畏惧程度共分5个级别,总分最低5分表示不畏惧,最高50分表示极度畏惧。本研究入组患者干预前CFSS-DS得分均为20分以上者,并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方法 两组均给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畏惧调查量表-口腔科分量表(CFSS-DS)结果。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改善口腔诊疗室环境,在候诊室设口腔诊疗知识宣传教育展板,并循环播放口腔治疗录像;摆放一些常用口腔器械,让患者能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消除陌生感,增强接受牙科治疗的信心;在诊疗室播放轻松的音乐,营造舒适愉悦的氛围。(2)帮助患者克服畏惧心理,口腔医护人员详细询问病史,与患者充分交流,宣传牙科知识,了解患者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尽量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无知和误解,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对医生和治疗方案充分信任,从而减少陌生感,减轻畏惧情绪。同时,耐心向患者交待下一步要做什么,可能出现什么反应,如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不要躲闪,举手示意即可;患者如因疼痛而躲闪,也要充分理解,做好心理安抚。对于儿童患者,可以邀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参观口腔诊室,了解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方法,与医生进行交流并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可以缓解因陌生而产生的“无知畏惧”,等孩子熟悉了就诊环境和医生后再做复杂的治疗。另外,医生的工作状态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也是患者消除畏惧心理的主要因素。如衣帽整洁,操作台面及器械摆放有序,还有饱满的热情、和蔼的面容和亲切、耐心的解释等。(3)运用药物辅助治疗。临床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对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到畏惧,尤其是钻牙时的疼痛,经过使用麻醉剂后,疼痛减轻,患者的畏惧也减轻。因此,在诊疗过程中运用药物辅助,口服镇痛镇静药,或者静脉给异丙酚后再进行拔牙等口腔治疗,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并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让患者消除恐惧,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下配合医生完成治疗。 2 结果  临床分组对比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紧张、害怕、焦虑、恐惧、疼痛感等畏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畏惧程度比较 组 别 例数 儿童 中年 老年 有经历 无经历 满意度% 观察组 80  12  6  10   12   10 80(%) 对照组 80   25 20 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