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doc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

试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与通货膨胀三者间关系 ——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 摘要: 古典数量货币论认为,一国价格水平受一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一国的通货膨胀也和货币供应量息息相关。文章在古典货币数量论的费雪方程式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近十年来货币供给量、GDP、CPI变化情况来具体分析近些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率与物价指数变化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率之和的关系并检验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否和货币供给量有关。 关键字:费雪方程式,货币供给量,GDP,CPI,通货膨胀 1.古典货币数量论 “古典”宏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学者从马歇尔、庇古等人的著作中概括出来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关于就业和产出决定的古典理论、古典资本市场及货币数量论。本文主要基于古典货币数量论来分析中国近十年来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及物价水平三者间的关系,因此,这里重点介绍下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内容。 1.1含义 陈乐一【1】(2000)认为货币数量论在“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它有多种表示形式,其中极具影响的数量论有两种:费雪( Irving Fisher)的交易方程式( The Equation of Exchange)和马歇尔、庇古的“剑桥现金—余额分析法” (Cambridge Cash - balance App roach)。 王文杰【2】(2010)说到,古典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认为货币的功能只是媒介;(2)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产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视为常数;(3)认为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随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变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引起物价的同比例上涨,达到通货膨胀的境地;(4)认为货币政策应是控制货币量的增长物价和币值。 1.2费雪方程式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主要流派,一为费雪方程式,又称作交易方程式;二为剑桥方程式,又称为现金余额方程式。本文的分析主要建立在费雪方程式的基础之上。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提出了交易方程式,这一方程式为: MV=PT 后又写做 MV=Py (其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指物价水平;T指交易的次数或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y表示一国实际的国民收入) 这个方程表明,交易所需的货币量应该等于交易的总价值。同时也说明P取决于M、V及T这3个变量。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如一国央行负责发行货币;V是由制度、社会风俗习惯因素决定的,而制度因素、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缓慢,因而可以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同时其数据也不易获得;实际产出水平y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和生产函数,从而也具有一个固定的数值。因而其又可以进一步理解为货币数量决定价格水平。该方程在试图说明货币的供应量与价格的关系。对方程两边求微分: MdV + VdM = Pdy + ydP(两边同除以Py并有V=Py/M)得: dV +dM = dy +dP V M y P 也就是说: V的变化率 + M的变化率 = y的变化率 + P的变化率 前文已提到V和y的变化不大,所以价格水平与货币供应量同比例上涨!但由于文章中y变化量不大的假设偏离现实太过严重,本文仅以△M=△P+△y这个理论结合中国近十年(2001-2010)来的各项数据来检测中国时间中通货膨胀的发生是否由货币供应量所引起。 2.中国十年中M、y及P 在文中以M0、M1、M2来表示我国货币供给量,而已国民生产总值(GDP)来表示y,并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来表示我国价格水平。 2.1近十年中国货币供应量 近十年,我国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具体数据见如表1所示: 表1:2001年-2010年中国货币供给量(万亿元人民币)及逐年变化率(%) 年份(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M0 1.6 1.7 2.0 2.1 2.4 2.7 3.0 3.4 3.8 4.5 增长率 7.1 10.1 14.3 8.7 11.9 12.7 12.2 12.7 11.8 16.7 M1 6.0 7.1 8.4 9.6 10.7 12.6 15.3 16.6 22.0 26.7 增长率 12.7 16.8 18.7 13.6 11.8 17.5 21.1 9.1 32.4 26.2 M2 15.8 18.5 22.1 25.3 29.9 34.6 40.3 47.5 60.6 72.6 增长率 14.4 16.8 19.6 14.6 17.6 16.9 16.7 17.8 27.7 19.7 此表数据来源与中国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