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景有效教学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反思.doc

创设情景有效教学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设情景有效教学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反思

创设情景有效教学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反思 【摘要】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作为新课程物理唯一的一节理论探究课,涉及到线性变化力做的功,蕴含较多典型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师着重要让学生体会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渗透和提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思想。教学过程中如何突出探究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新课程 探究过程 学生的主体       听过《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公开课后,对照平时的课堂教学,感触很多,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执教教师深刻领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通过探究过程的教学,教师自然地把”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落实在教学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创设生活情景,让知识与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巧妙落实。    教师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张弓射箭、撑杆跳高、发条等图片问题情景,充分还原稀释,通过学生的自主地观察、对比生活现象总结出”弹性势能”物理概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让物理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胆猜想假设: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从弹簧的结构多角度的可能猜出:长度;伸长量;压缩量;弹力;劲度系数;形变量;质量;材料;匝数;半径;钢丝粗细;匝密度等有关量。猜想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会不断提高。教师引导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K和形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L有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重力势能过程的类比得到探究弹性势能的思路,一位男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猜想弹性势能的可能表达式为W=KL*L, 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来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探究过程中,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尽可能使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较为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的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时,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拉伸不同劲度系数K的弹簧到相同形变量L所做的功不同,并猜想弹簧的弹力做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从上一节课讲过的重力做功,重力是恒力,通过重力做功的类比确定探究方法-微元法,其中重力做功曲线路径微元体现”化曲为直”思想,弹力做功变力微元体现”化变为恒”思想。类比重力势能与重力作功的关系,运用迁移能力进行知识构建,引导学生从理论上运用类比的方法,认识到”重力是恒力,弹力是变力”,类比重力势能与重力作功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讲究方法进行知识构建。能否通过类比来得出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呢?渗透和提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思想方法。理解微元法把变力做功转化为恒力做功,变力做功的解决办法:把拉伸过程分为许多小段,长度分别是Δl1,Δl2,Δl3,……在各个小段上,拉力可以近似看成是不变的,它们分别是F1,F2,F3……所以在各个小段上,拉力做的功分别是F1Δl1,F2Δl2,F3Δl3。弹力做功,变力微元体现”化变为恒”思想,体会其中的微分、积分、逼近思想,运用了V-t图像法求位移的类比得到F-S图像求功,通过两次图像转化突破探究难点:    得出了结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W=kx22,比较了学生当初的猜想结果W=KL*L,思考为什么探究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不一样,教师肯定了学生的成功之处,同时让学生反思为什么,在猜想时应考虑改进的地方,以促进学生对问题深入地在认识与反思,原来学生当初没有考虑弹簧弹力是一变力,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实践与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成功、喜悦及艰辛,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和探索新规律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过程,是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情感,感受科学的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创造出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与拉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的物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过程,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通过对弹性势能公式的探究过程,让作为主体的学生把解决问题攻克问题当成一种乐趣,营造了发挥学生主体的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