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学校自杀防治教育方案设计之探讨.doc

中等学校自杀防治教育方案设计之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等学校自杀防治教育方案设计之探讨

中等學校自殺防治教育方案設計之探討 林 綺 雲?林 淑 鈴 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所長?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研究生 一、前言 根據美聯社日內瓦二00二年十月三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全世界平均每四十秒就有一人自殺(聯合報,2002)。在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資料中,台灣地區從民國八十三年至民國九十一年為止,15-24歲的青少年人口主要十大死因中,自殺已經連續八年高居第三位(衛生署,2003)。根據衛生署在九十二年公佈的報告中指出,民國九十一年24歲以下的青少年自殺的年增率高達18.1﹪,民國八十八年因自殺死亡的人數有2281人,八十九年為2471人,到了九十一年因自殺死亡的人數就高達3053人,每三小時零九分就有一人自殺身亡(衛生署,2003)。教育部(2003)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公佈九十年校園事件統計中指出,九十年度校園發生自傷及自殺事件共計有六十四件,造成四十六人死亡,十九人受傷,較八十九年同時期的自傷及自殺事件五十三件,造成三十三人死亡,十九人受傷有增加的趨勢,且分析中發現,自殺及自傷是校園意外事件中死亡人數次高的事件。 Meyer和Salmon(1988)亦指出,除了老年人之外,和其他年齡層相較之下,青少年是最容易自殺的高危險群。值得注意的是,有許多的青少年自殺事件常被當作意外事件處理。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85)指出,實際上自殺死亡的人數可能會是官方統計人數的兩倍到三倍(Guetzloe,1991;引自劉玲君、楊瑞珠,1997)。台灣衛生署在九十一年的死亡原因統計中,未能確定是意外或故意死亡的人數佔九百四十人,由此可見真正因自殺死亡的人數一定高於實際公佈的人數。 因為青少年自殺事件的頻傳,造成許多家庭的破碎及社會的不安,而這些社會未來菁英的逝去,更是讓國家社會付出了難以估計的成本。由於自殺者通常會有意無意透露自殺的訊息,根據研究,有50﹪~70﹪的自殺者,在生前曾以各種方式向周圍親友、同儕或其它重要他人傳達過輕生的念頭(高慧敏、周玉靜、葉玫玲、于樹剛、陳玉襄等,2000)。而週遭的人往往因為對自殺的不了解或存在固有對自殺的迷思而致錯失挽救這些年輕生命的機會。 因此在自殺事件不斷重複上演的同時,筆者認為教導學校教職員工如何辨識有自殺傾向或意圖者有其重要性。本文參考國內外文獻提出針對國高中學校教師發展出一套訓練方案,未來期望可以透過學校教師進行自殺防治,訓練學校教職員工,使每一位教職員工都有機會受到自殺防治的訓練,進而成為校園中自殺防治的守門員,教導他們如何辨識自殺者的警訊與求救訊號,及提供社會資源做適當轉介治療,在第一時間做最快的處理,避免悲劇不斷上演。 二、學校在自殺防治中的角色 Miller和DuPaul(1996)針對青少年的自殺預防提出一項以學校為本位的預防策略,主張真正的預防應涵蓋初級與次級預防(三級預防較偏重於治療故不包括在內)。其初級預防的計畫應包括以課程為基礎的方案與學校人員的在職訓練,前者的目的在於提高對於青少年自殺行為的認識、訓練學生辨識自殺行為之前的徵兆、提供學生可利用的學校資源與社區資源;後者的目的在訓練學校人員如何辨識有自殺傾向的學生、個案討論、提供轉介自殺傾向學生的相關管道與程序。 Marcia L.McEvoy和Alan W.McEvoy(1994,2000)以公共衛生觀點列出學校在自殺防治方案中所扮演的角色應以教育和訓練為中心,如圖一: 圖一:公共衛生觀點中學校在自殺防治方案中所扮演的角色 Frank J.Zenere 及Philip J.Lazarus在邁阿密進行長達五年有關青少年自殺行為及學校自殺防治策略的研究中,他們對自殺防治與介入的第一個建議,即認為學校管理者及全體教職員工必須要接受關於自殺行為的警訊的相關訓練(Frank J.Zenere&Philip J.Lazarus,1997)。研究並指出透過自殺防治的介入確實使校園青少年自殺的比率降低。Danuta Wasserman等提出自殺防治的工作應以學校為中心,進而向家庭及社區做推廣。至於在學校如何進行自殺防治?自殺防治教育的推廣,在佛羅里達州,他們讓全校教職員工接受促進心理健康及自殺預防的訓練(Danuta Wasserman 及Veronique Narboni,2001)。 此外,美國華盛頓州在1991-1996年間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為自殺。在1995年州政府,提出青少年自殺防治工作的三項重點策略,其中之一為『守門員訓練』,他們的做法讓每位老師及教職員工成為自殺防治的守門員,(State of Washington,1998;引自高慧芬,1998)。『守門員』是指青少年的父母、監護人、教師、學校行政人員、教練、同學、朋友等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