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生态学调查及其共生菌.doc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生态学调查及其共生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生态学调查及其共生菌

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生态学调查及其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 所属项目:特殊低等植物抗逆基因的开发与利用 [经费:80万] 所属学科:微生物学 所在队次:中国北极黄河站2009年科学考察? 观测平台:黄河站? 1. 项目相关人员 负责人: 魏江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现场执行人: 魏江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张涛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2. 考察背景、目的和意义 (1) 考察背景 本实验室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项目“特殊低等植物抗逆基因的开发与利用”中子项目“极端生境地衣共生菌藻抗逆基因的分离及转换应用”的课题任务, 主要以极地等特殊生境的地衣资源为研究对象,开展抗逆基因作用机理的相关研究。对于利用地衣监测环境变化,本实验室对北京地区进行过相关研究,通过将地衣移植至北京市区的不同区域,分析市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结果也证实了地衣生长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对于北极地区地衣的相关研究将有利于监测北极生态环境的变化。本项北极考察目的在于,第一,扩充极地生境地衣共生菌藻物种库,筛选高抗寒性地衣共生菌、藻;第二,确定北极地衣生态分布特征,以地衣为指示生物确定北极的环境污染状况,分析北极环境变化。 ? (2) 目的与意义 地衣是北极陆地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群。其对北极生态环境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氮作用促进了氮的摄入;促进了营养物质的循环;影响了植物幼苗的定植;庞大生物量所产生的碳汇作用减缓了北极地区温室效应。北极生境的特殊性也造就了地衣的物种独特性和基因资源的独特性,北极地衣的种类约占世界地衣种类的6.5%左右,它们适应了极地寒冷环境,形成了各种代谢水平和分子水平的适应机制。此外,地衣可以作为监测环境变化(放射性同位素、重金属等)的生物指示物。北极地衣的相关研究对监测北极生态环境变化,揭示地衣的低温抗逆性及发现相关抗寒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 3. 实施计划具体内容、方法和手段及支持条件 (1) 具体内容 ⑴地衣物种多样性调查及标本的采集; ⑵地衣生长微生态环境条件测定; ⑶地衣共生菌、共生藻及海洋真菌的分离培养; ⑷回国后,分析北极地衣的重金属含量(铅、镉、铜等);对地衣体及分离培养的共生菌、藻的抗寒性进行研究。 (2) 方法和手段: ⑴地衣物种多样性调查及标本的采集 调查新奥尔松北极地衣物种多样性组成,利用工具(小手锤,凿子,刀子)从不同生境(北极苔原、潮间带等)的不同基质(土壤、岩石)上采集地衣标本,并进行野外采集记录,并为下一步的各项指标的分析准备材料。 ⑵地衣微生态环境条件测定 对北极新奥尔松地衣的环境特征进行拍摄,并选定优势地衣种类,定点观测,对其温度、相对水分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微环境数据进行测定,详细记录数据,从而确定北极地衣的生态分布特征。 ⑶地衣共生菌、共生藻及海洋真菌的分离培养 依托中国北极黄河站相关仪器设备,优化北极地衣共生菌/藻的分离培养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①孢子释放法分离地衣共生菌 取成熟的子囊盘,并用滤纸条标记取下位置。无菌条件下将其置于盛有自来水的平皿中荡洗3次(约2分钟/次),于75%酒精中搅洗约10秒钟,以无菌水荡洗3次(约2分钟/次),置于无菌滤纸上,粘于盛有适量培养基的5mL冷藏管内,倒置释放孢子一天,无菌条件下去除子囊盘,低温培养。 ② 组织培养法分离地衣共生藻 取适量地衣体,清理干净,将预处理的地衣体置于1.5ml无菌离心管中,以无菌水荡洗,用无菌磨砂玻璃棒碾碎地衣体,再用无菌水荡洗-离心-荡洗,然后将沉淀物分别接种于培养基。每天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菌落或共生藻生长到合适大小后,保藏菌/藻种。 ③ 在用上述两种方法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菌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杂菌污染。这些杂菌往往是地衣体附生真菌,同样是两极真菌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员,亦同样具有开发应用价值。因此,在分离培养地衣共生菌藻的同时,亦进行地衣体附生真菌的分离和保藏工作。 ④海洋真菌的分离培养: 应用采水器收集不同地域、深度的海水,以微孔滤器滤去海水,将滤膜浸泡于盛有无菌人工海水的5ml冷藏管内密封保存。应用重力采样器采集海泥,保存于密封的5ml冷藏管内(400支)。 ⑷回国后 ①对采集的地衣标本进行鉴定,确定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物种组成,并根据测定的相关数据,确定新奥尔松地区地衣的生态分布特征; ②继续进行地衣共生菌/藻及海洋真菌的分离培养,对于海洋真菌分离应用逐级稀释法涂布GYP选择性培养平板,8℃黑暗培养,每天观察,将长出的菌落转接于GYP斜面,培养保藏。; ③选定5种优势地衣种类,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重金属(铅、镉、铜等)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以往研究数据确定北极环境变化情况; ④对地衣体(地衣化的共生菌/藻)及分离培养的共生菌/藻的抗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