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感知基础上的色彩管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视觉感知基础上的色彩管理 贾凤美,顾泽苍 南开大学信息学院光学所,天津(300071 ) E-mail :nanxning@ 摘 要:色彩学的重要历史意义之一就是表色基础上的颜色再现。或者说,是如何管理色彩 的问题。本文从人类对色彩的视觉感知入手,综述了色彩管理软件中常用的色彩空间。然后 结合实例,给出了数码相机、显示系统以及硬拷贝情况下,如何根据自己的目的管理色彩, 以更好的进行颜色再现。 关键词:色感机理,色彩模式,颜色再现 1. 引言 大自然给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蓝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五彩的云霞……人们在 生活中,不知不觉地用着各种颜色信息。例如,用来指挥交通的三色红绿灯,画面鲜艳的彩 色电视,让人身临其境的风景照片等等。所有这些东西,均含有色彩的存在。 色彩:简单的说,物体或发射或反射或通过其它途径发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并被人眼感 知,被视神经处理。色彩的构成要素包括:被观察的物质、光的存在、观测者的感受。当没 有物质或光的存在时,我们的感觉如同被置于暗房之中感受不到任何色彩的存在。人的感觉 同样重要,因为色彩感觉如同味觉、触觉、嗅觉等其他感觉一样,每个人对色彩的感受会因 光源、个人经验、视觉能力差等因素影响而略有不同。纵使我们以相同的方法看色彩,依然 会因为情绪、社会、文化的不同而给色彩以不同的诠释。同时,在图形图像处理中,同一色 彩文件采用不同的色彩模式、在不同的显示器上显示也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别;硬拷贝输入到 纸介质上时可能产生的色彩差别就更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色彩管理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的眼睛能看到多大的色彩范 围?原稿的色彩范围有多大?如何将原稿的色彩范围按照不同的设备特性压缩到印刷所能 反映的色彩范围?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2. 人眼的色感机理 色感,也就是对颜色的感觉。模型如图1[1] 。 图1 色感模型 -1- 第一层为锥体层,外界的光刺激锥体细胞,使锥体细胞感光,从锥体细胞获得响应信号。 所以可以认为该层为视觉系统的输入层。具有各种波长的光信号刺激某个锥体细胞从而被其 吸收,该锥体细胞的输出只包含了被其吸收的光量子数的信息,而无法传递吸收了什么样的 波长。也就是说,光刺激的光谱放射分布的多个变量,经过锥体细胞之后,变成了被吸收的 光量子数这一单个变量。我们将其称为单一变量原理(principle of invariance )。根据这一原 理,因在人类视网膜上的分光感度的不同,锥体细胞可以分为三种。所以光刺激的多锥光谱 信息可以由表示三种锥体细胞相应的变量来描述。这就与所谓的“所有颜色都可以由独立的 [1.4.5] 三色混合而成”的杨--亥姆霍兹(Young—Helmholtz )三原色理论有直接的关系 。 三种锥体细胞中,按照对波长的最大敏感度的不同,称对短波长敏感的锥体细胞为 S 锥体细胞,对中波长敏感的为M 锥体细胞,对长波长敏感的为L 锥体细胞。有时也称作红 色锥体细胞、绿色锥体细胞和蓝色锥体细胞。但是,由于三种锥体细胞最敏感的波长并不是 严格的红绿蓝,所以以颜色命名锥体细胞显然不是很确切,所以目前都是以S 锥体(S-cone)、 M 锥体(M-cone )、L 锥体(L-cone )来命名。这些锥体细胞在视网膜上镶嵌式的分布,种 类不同,个数也不同。Vos 与Walraven 的研究报告中给出的锥体比数为L:M:S=32:16:1[2] 。 对于这个比率的准确性,目前还没有确定性结果。 第二层是反射层。这层中,将从锥体细胞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处理运算之后,进行 编码处理。在这里所对应的是可见颜色的处理。颜色的反色性是由赫林(Herring )在心理 学领域中提出来的。赫林认为:对可见颜色的分类,存在着四种基本颜色。这四种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