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

3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唐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生态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的友好和亲和使之理所当然的成为21世纪最为时髦和备受推崇的绿色经济,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的目标和热点。与传统旅游经济一样,生态旅游经济在我国发展十分快速,原先将旅游经济作为发展重点战略的地方政府纷纷改弦易辙,成为生态旅游经济的追捧者“,生态旅游”的标签和幌子随处可见,与传统大众旅游之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导致生态旅游经济的实践发展逐渐背离了其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要求,偏离了其应有的发展轨道。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景区,其相对原始独特的物种和景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在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不适当的开发将会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破坏,对生态旅游环境的干扰也日益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近3年间,被调查的85个保护区内发生违法利用资源的事件2117起,最多的保护区发生500起,其次分别为226、200、158、156起1。1.2社会文化生态饱受冲击生态旅游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的完整,维护旅游地的生物多样性,也要保护文化生态的原貌,保持本土的文化多样性,这也是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多民族融合的中国来说“,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更是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日渐繁荣的生态旅游经济的强大攻势下,在虚假生态旅游产品鱼目混珠的市场上,文化生态也逐渐沦为牺牲品,许多传统风格正在变异,历史文化遗产面临毁损,人居环境遭到破坏,导致人类文明的永久损失和历史的永远遗憾,虚假的繁荣背后是文化生态的沙化。不可再生性是文化生态的特点之一,如果文化生态遭到破坏,其后果可能不像破坏自然生态那样直接,但却会割断生活的历史文化传统,深远地影响到自身的发展。1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具体表现:生态危机1.1自然生态破坏严重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生态旅游景区屡遭破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旅游资源不断退化。在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的冲突中,如果经济的考虑而非生态的考虑被置于首位,生态遭破坏就是一种必然。有报道尖锐的批评:在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框架下,只要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稀有的自然资源保护就成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旗幡,经济数字的饥渴者和环保意识淡漠的外来者一拍即合。可是,接下来,就是一场生态灾难的从天而降。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使人类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得到提升,许多正在成为生态旅游开发热点的收稿日期:2008-09-02作者简介:唐静,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7JC790054)资助。·94·摘要在生态旅游经济得到繁荣发展的同时,正在悄悄出现的生态危机也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遏制和消除,将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危害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旅游经济的异化。本文探讨了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异化现象,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反思和现实反思,指出导致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危机,其实质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危机,思想根源则在于受传统西方经济学影响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实践。在现实中,更因经济关系超越生态关系、利益主体的矛盾及发展的外在压力导致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要解决生态旅游经济的异化现象,缓解和消除生态危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构建内生化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协调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体系。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生态危机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09)01-0094-05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1.3经济生态脆弱不堪生态旅游供给者的鼠目寸光,使得生态旅游更多的是被当成一种标签和市场上招徕客源的幌子,以迎合旅游者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利用生态旅游概念上存在争议的机会,在主观上有意识地曲解生态旅游含义,造成虚假和泛化生态旅游产品泛滥,损害企业形象和声誉,诚信缺乏,增加企业社会成本。虽然,在生态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做法一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这不仅对旅游者产生了误导,还严重损害了当地的声誉,造成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利于当地旅游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有悖于生态旅游发展的初衷。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所说“,不能把生态旅游看作是一时流行的时尚或者是骗人的把戏,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发展未来旅游业的有生力量”。一旦消费者对生态旅游市场失去信心,那些坚持生态旅游原则的真正的生态旅游提供者,也会受到牵连,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于是,这部分生态旅游提供者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随波逐流,不再经营严格的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者也无需用生态旅游的标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