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聊城地区文武科举述析杨朝亮内容摘要聊城地区位于山东西部.doc

清代聊城地区文武科举述析杨朝亮内容摘要聊城地区位于山东西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聊城地区文武科举述析杨朝亮内容摘要聊城地区位于山东西部

  清代聊城地区文武科举述析   杨朝亮   内容摘要:聊城地区位于山东西部,古运河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西周之时就以诗书礼乐而闻名天下。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各科人才,使以鲁国为中心的齐鲁大地成为儒家学术思想传播的中心和主阵地。宋元以降,尽管江南学术文化事业十分发达,有超迈齐鲁之趋势,但由于其文化底蕴,依然光彩四射,历代文化代有传人。到了清代,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聊城地区的文化特点发生了变化,这从科举取士方面就能略知一二。   关键词:清代 聊城地区 文武科举   聊城地区位于山东西部,古运河畔,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西周之时就以诗书礼乐而闻名天下。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各科人才,使以鲁国为中心的齐鲁大地成为儒家学术思想传播的中心和主阵地。宋元以降,尽管江南学术文化事业十分发达,有超迈齐鲁之趋势,但由于其文化底蕴,依然光彩四射,历代文化代有传人,显示出其文化强势。 经历明代到了清代,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聊城地区的文化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从科举取士方面就能略知一二。   清代聊城地区文武科举简况   清朝时期的科举制度,沿袭了明代以前各代并又有所发展。其考试程序共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在地方上举行的只是前两种考试。童试即地方府州县学的入学考试,也是获取“秀才”资格的考试。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清朝规定,读书人凡未取得秀才身份之前称“童生”。童生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个步骤的考试,合格者称秀才,同时入地方府、州、县学为生员。县试由知县考试,及格后续应府试。府试考官由管辖本县的知府担任,及格后再应院试。院试由朝廷派遣的“钦命提督某省学政”主持,及格后称秀才。获得秀才资格,才能参加正式科举考试。1   乡试又称“乡闱”,属于省级考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一般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考期一律在子、卯、午、酉年的八月初九至十五日,所以又称为“秋闱”。 清代于寻常例试外,每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又称之为“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同时举行时,则称恩正并科。这一制度在清朝十分常见。清朝时期,山东乡试地点设在济南。在清代,参加乡试人员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凡“国子生及府、州、县学生员之学成者”,尚未取得一官半职的知识分子,还有九品以下的低级政府工作人员,只要通过地方政府的推荐,认为其人“性资敦厚,文行可称”,皆可以参加乡试。而出身底层的如倡、优之子或居父母丧者皆不予报考。2   清代乡试共考三场,分别于八月初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日进行。三场考试的内容皆有明确规定。首场试“四书”3题,“五经”各4题,士子各占1经。第二场为论1道,判5道,诏、诰、表、内科1道。第三场为经、史、时务策5道。3其中,以“四书”命题的为书义,答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以“五经”命题的为经义,答题按规定的注疏阐述,不得自由发挥和自述己见。   1参见李桂林:《中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页。   2《清史稿》卷一0八《选举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3参见《清史稿》卷一0八《选举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有清一代乡试的录取名额,依文风的高下、人口的多寡和丁赋的轻重而各有限额,同时,也会因时而变,增减不一。但实际录取名额往往与之有出入,各地录取名额也不均衡。山东素称“圣人桑梓之邦,数千年文明甲于海内”。自古以来,崇学兴教之风颇盛,士子莫不争相向学,而文风亦堪称盛。终清一代山东始终是作为“科举中省”加配乡试举额,这与其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相比于江苏、浙江、江西等“科举大省”,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其乡试竞争程度往往超过其他一些省份。   据《山东通志·学校志》载,有清一代各朝山东地区乡试录取文举名额如下(表一):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主 同治 光绪 合计 人数 643人 1409人 562人 2007人 844人 1108人 387人 506人 1178人 8644人   资料来源:《山东通志》,商务印书馆影印,民国四年(排印)。   据《山东通志·学校志》载,有清一代山东地区各府州乡试录取名额如下(表二): 济南府 泰安府 武定府 兖州府 沂州府 曹州府 东昌府 青州府 登州府 莱州府 济宁州 临清州 合计 人数 1579人 343人 6601人 6372人 456人 427人 413人 1204人 1211人 1126人 457人 131人 8644人   资料来源:《山东通志》,商务印书馆影印,民国四年(排印)。   就整个山东地区而言,从上述(表一)、(表二)可以清楚地看出,有清一代各时期录取举人名额是不一的。有多有少,多寡不一。与此同时,各区域录取名额差距也很大,有多有少,多寡不一。如聊城地区所属东昌府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