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ocVIP

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 湖南 411102 摘要:目的 观察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3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0例采用熏蒸治疗,治疗组243例采用温针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 治愈167例(68.72%)、好转68例(27.98%)、无效8例(3.29%);对照组 治愈71例(32.27%)、好转98例(44.55%)、无效51例(23.18%)。X2=43.53 p<0.01 结论: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比中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温针;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因此腰腿痛是当前所有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有资料认为研究表明60%-8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会发生一次下腰痛,90%的腰腿痛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笔者自1992年以来以温针为主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463例全部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291例(62.9%)、女172例(37.1%);年龄最小14岁,最大67岁;30岁以下79例(17.1%)、30~39岁120例(25.9%)、40~49岁168例(36.3%)、50~59岁57例(12.3%)、60岁以上39例(8.4%);职业:工人289例(62.4%)、干部144例(31.1%)、农民30例(6.5%)。病程最短2周,最长19年,平均1年6个月。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其中L3~L4椎间盘突出50例(10.8%)、L4~L5椎间盘突出224例(48.4%)、 L5 S1椎间盘突出189例(40.8%)其中有2个椎间盘突出107例(23.1%)、3个椎间盘突出38例(8.2%)、其中向左侧突出209例(45.1%)、向右侧突出192例(41.5%)中央型突出62例(13.4%)。将本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3例,对照组120例。 1.2 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医辩证: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1.2.2西医诊断标准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⑥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检查可显示椎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中药熏蒸 药用秦艽、海风藤、青风藤、防风、鸡血藤、川牛膝各15克,独活、桑寄生、乳香、没药各20克,川乌、草乌、伸筋草、苏木、 透骨草各30克,红花、千年健、艾叶各10克,芒硝50克。每日1次,每次30~50分钟,10天为1疗程。 2.2 治疗组 2.2.1 温针取穴:命门、腰阳关、华佗夹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悬钟。根据疼痛部位所在经脉选用相应部位腧穴6~8个,久病肝肾虚者补太溪、三阴交。 操作 患者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取穴6~8个,施以针刺,且要求华佗夹脊穴、肾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选用2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刺;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选用2寸毫针直刺、深刺;命门、昆仑、悬钟选用1.5寸毫针直刺,但注意腰阳关、命门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脊髓。施以轻提插捻转手法诱导出向远端放射针感后留针,在针尾插上约3CM长的艾条段,待艾条燃尽针凉后出针。每日1次,疼痛严重者可1日两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至5天,治疗1至3个疗程。 2.2.2 推拿 出针后先施以俯卧提扳法:患者俯卧位,以左侧为例,术者左手拇指压住偏斜的棘突,右手提着患者右小腿,两手同时用力扳动;再施以侧卧斜扳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肢屈曲,健肢伸直,术者一手抵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压住臀部,当旋转致最大限度时,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以上两手法,操作时,当听到“咯嗒”声,表示成功。每3天1次,3次为1疗程。 3、疗程观察 3.1参照国家中医药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