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教育(修改稿).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职教育(修改稿)

宝宝亲职教育 1、什么是亲职教育 亲职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教育领域,指的是父母其通过学习育儿资讯掌握养育方法更快地成为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常因为的行为而到增强整体感。 : 建议: 案例、该不该让宝宝自己做事? 吴妮的儿子2岁半了,自出生开始,儿子就成为家庭的宠儿。爷爷奶奶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孙子,更是珍爱有加。儿子有个习惯,吃饭都是到处跑,爷爷奶奶追着喂。近来儿子总是吵着自己吃,但是奶奶却害怕他自己吃不好,还会弄得到处都是,所以,宝宝的要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妈妈也觉得宝宝可以学着自己吃饭了,但爷爷奶奶总是说,宝宝还小,需要细心照顾,等宝宝大了自然会好。 分析: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发出试图来尝试新鲜事物和和学习新技能的信号,如:宝宝开始有自己动手的愿望,四处乱爬,到处抓东西等。吴妮的儿子吵着要自己吃的现象,正是学习尝试新事物的举动,为此祖辈也要善于捕捉宝宝独立需求的信号,把握宝宝成长的关键期,及时满足有利宝宝发展中的需要。过渡的包办代替和溺爱,会使宝宝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建议: (1)家长可给宝宝准备一件反穿衣,这样即满足了宝宝的动手操作的需求,又 能帮助家人便于衣服的清洗。 (2)家长应经常和祖辈老人多沟通,在尊重理解祖辈带养辛苦的体会中,提出 合理的、有利于孩子能力培养的好建议,并相互达成共识。 案例:寻找爸爸的爱 豆豆两岁了,平时主要由妈妈和奶奶照顾。爸爸总是早出晚归,早晨,宝宝还没醒来时爸爸就已出门,晚上工作回来的爸爸只能看到宝宝睡熟的样子,每当妈妈埋怨时,爸爸总觉得男人只要外面挣钱,养育孩子是妻子和祖辈的事,有她(他们)就可以了。 分析: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婴幼儿与父亲的交往,对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的参与养育婴幼儿,孩子更加聪明、机灵、好奇、愉快,是满足婴幼儿情感,发展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宝宝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男宝宝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即使是女儿,宝宝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为了给宝宝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人之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建议: (1)上班族的父亲: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给宝宝讲故事、陪他 们做游戏等等。 (2)出差型的父亲:可以把每次出差在外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给宝 宝听,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3)双休日有空的父亲:可以多带宝宝参与户外运动,把健康、活力和阳刚之 气带给宝宝,帮助宝宝建立自信。 案例:如何与保姆沟通 天天五个月了,妈妈要上班了,由于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妈妈请了一个保姆。妈妈是一个比较细致的人,对孩子养育的一点一滴都很注意,比如小宝宝的被子、毯子一定大人是不能用的,每次孩子大便以后是一定要温水洗的,逗孩子玩的玩具不能晃太大声音以免刺激宝宝耳膜。然而保姆还是做不到这样细致,这让妈妈很矛盾,生怕说多了保姆嫌她挑剔,暗地里对宝宝就不好了,可是有时候看见了不说又会不安,心里很是郁闷。 分析: 受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的影响,保姆在养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地方不符合大城市高层次妈妈的要求是必然的。再加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行事方式,双方一下子很难取得一致,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沟通是最重要的。 建议: (1)要去正规场所,选择有一定资质的保姆,如育婴师资格,健康等证齐全,能 熟练掌握婴幼儿营养与烹饪的基本方法。 (2)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与保姆沟通,耐心表达自己的想法。教会保 姆一些科学育儿的方法,也可制定一些生活制度表,供保姆参照。保姆行 为的改善也是需要经过反复提醒,重复操作才能固化的。 (3)尽量抽空与宝宝互动,一方面给保姆很好的示范,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 毕竟保姆是辅助父母完成教养任务的。 案例:育儿意见不统一 晚上八点,小宝贝圆圆还在玩玩具,妈妈说:“睡觉时间到了,宝宝要睡觉了。”爸爸说:“新买的玩具,就再玩一会吧?”圆圆看着爸爸、妈妈,手中拿着玩具,既没有放下也没有去睡觉的意思。妈妈是一个严格的人,希望宝宝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吃饭、睡觉都要按时。但爸爸认为宝宝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应该按照宝宝的需求,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此他们还常常在宝宝面前表达出不同意见,有时为了各自的观念还要争论一番。 分析: 家庭成员间的意见不一致,常常会让孩子不知所措,爸爸妈妈各持各的教育观点,这样“1+1”的结果是“0”,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宝宝,最后谁的话都不听。 建议: (1)父母切记在宝宝面前表达不同意见,可以在事后议论,或事先达成共识, 坚持统一思想原则。 (2)再有什么看法不一致,都不能在宝宝面前流露、争吵,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3)如果是祖辈带养孩子,那么夫妻双方首先要达成一致意见,再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