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知识讲课.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崎病知识讲课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 川崎病( KD) 赵豪文 川崎病( KD)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症 日本小儿科教授川崎富作1967年首先报道 发病年龄1个月~13. 8岁,平均2.6岁,中位年龄2. 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男:女=1. 83:1 病程 1-67天,平均6-7天 流行年份和季节分布特点,春夏多见 发病病因机理 病因未明,推测与以下因素有关: 感染:β-溶血琏球菌,E B 病毒。 免疫反应:急性期都有免疫失调的情况,可能与一定宿主感染多种病原引发的免疫介导有关。 其他:与药物,化学元素物质过于敏感有关。 病理变化 I期(1-2周)全身小动脉炎症,可见到冠状动脉外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此为早期表现,程度最轻。 Ⅱ期(2-4周)此期最危险,易致死亡,表现为全程血管炎,细胞内膜侵润,此期过后基本形成冠状动脉瘤,血管内膜增生、肥厚,此期过后基本无动脉瘤出现。 Ⅲ期(4-7周)小血管及微血管炎消退,中等动脉发生肉芽肿 Ⅳ期(7周-4年)瘢痕形成,血管多为冠状动脉狭窄,易致血栓形成-→致使心肌梗死为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另可引起动脉瘤破裂(狭窄-→心脏代偿收缩-→动脉壁压力增大-→动脉瘤破裂) 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发热持续5天以上 1.四肢末端变化:在急性期有手足硬性水肿,掌(跖) 及指(趾)端有红斑;在恢复期,甲床被膜移行处有膜样 脱皮。 2.皮疹:多形性红斑,躯干部多,不发生水疱及痂皮。 3.两眼非化脓性结膜炎 4.口腔粘膜:口唇潮红,杨梅舌,口、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 5.急性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 发热持续5天以上并具有以上4点,无其他病种可解释上例表现,或如有发热只伴有其他3条,但见冠状动脉瘤者亦可诊断。 结膜充血 唇和口腔改变 多形红斑 四肢末端改变 颈部淋巴结肿大 其他表现 泌尿系统:脓尿,尿蛋白; 消化系统:肝功能改变; 脑:无菌性脑炎。 心血管冠脉病变 心脏炎: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节律不齐,心衰,杂音,心音遥远等改变,常出现于急性发热期 心血管:主要损害冠状动脉,早期可有收缩期杂音,节律改变。 ①冠状动脉炎:发生率为50%,不出现扩张,只有炎症表现,最轻。 ②冠状动脉瘤:第12天开始出现扩大,8周最明显,急性期发生率高,急性期后基本不出现,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大于3mm。 ③冠状动脉狭窄:见于第四期,瘢痕形成,表现为心肌缺血,心梗,心绞痛 冠脉病变的超声诊断 冠状动脉主干正常内径:4周-3岁为2.5mm,3-9岁为3mm,9-14岁为3.5mm。冠状动脉扩张是指内径大于正常范围或冠状动脉与主动脉根部内径之比0.3。 冠脉扩张的诊断标准:小于5岁儿童冠脉主干3mm,大于或等于5岁儿童冠脉主干4mm。 扩张的冠脉内有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可产生狭窄甚至闭塞。 冠脉瘤的大小分型 不完全性KD诊断的参考项目 6个月的婴儿 “易激惹” 颈淋巴结肿大仅限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球结膜充血时,出现虹膜周围环状无血管区。口腔粘膜可高度充血但罕见溃疡 接种卡介苗部位再现红斑硬结 急性期阴囊和(或)腹股沟皮肤潮红,亚急性期阴囊和(或)腹股沟出现脱皮 尿道口膜充血 轻度虹膜睫状体或前葡萄膜炎 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的心脏杂音、心包积液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非冠状动脉中型动脉瘤 不完全性KD诊断 不完全性川崎病则是指发热5d以上,其他主要临床表现仅符合3项或2项,但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 (1)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冠脉瘤或冠脉中度扩张,可确诊为川崎病,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 (2)如果冠脉轻度扩张或冠脉壁辉度增强、血管腔形态异常或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提示局部心肌供血不足),则拟诊为川崎病,同样给予IVIG治疗 上述的不完全性川崎病诊断以冠脉病变作为必要条件,虽然有效避免了川崎病临床诊断的扩大化,但也造成对部分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漏诊, 超过半数的川崎病患儿,整个病程中冠脉并没有显著的超声心动图 所显示的形态改变 不完全性KD诊断指导意见 发病7d后,血小板计数和ESR,CRP均正常的患儿,川崎病的可能性不大 患儿不明原因发热5d,仅符合2或3条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应警惕KD: 1)CRP≥30mg/L,ESR≥40 mm/h,再加上3项以上的其他实验室指标符合川崎病特点,即可拟诊不完全性川崎病,需做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给予IVIG治疗,其他实验室指标3项符合,未显示冠脉病变且仍发热,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 2) CRP30m g/L,ESR40mm/h临床密切观察,每天检测CRP变化。 退热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