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毕业论文7.doc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 矿区概述 一、交通位置 该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约12km处的袁家岭村,行政区划隶属西属巴镇,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7′59″,北纬337°36′27″。 井田东南距离石区约12km,井田内有西(属巴)茂(塔坪)公路通过,经西茂公路向东与太(原)临(县)公路相连。井田南距离(石)军(渡)高速公路约10 km,南距孝柳铁路约15km,交通较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1-1-1。 二、地形地貌 本井田属吕梁山系,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侵蚀地形,为强烈切割的梁峁状黄土丘陵,冲沟密集而狭窄,形态多呈“V”形,与黄土梁、峁、垣相间分布。总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后梁圪塔,高程为1263.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部属巴沟沟谷,高程为973m,地形最大相对高差约290.4m。 三、河流水系 井田内无大的河流,但沟谷发育,属巴沟自西向东横穿井田,属巴沟两侧树枝状发育小的沟谷,这些沟谷旱季无水,雨季汇集洪水向东流入北川河,与东川河、南川河分别在离石区和交口镇汇集成三川河向西流入黄河,属黄河流域三川河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 井田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属暖湿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雨水集中,冬季雪少寒冷,年平均气温8.6-11.4℃,极端最高气温38.1℃(1985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21.7℃(1984年12月24日)。年平均降水量464.2m,雨水多集中在6-9月份,年蒸发量1766.2-2171.7mm。霜冻期一般始于10月上旬,终于翌年3月。风向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4m/s。最大冻土深度为1m左右。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烈度为Ⅵ度。历史记载附近未发生过大地震。只在1829年4月(清道光九年三月)离石发生过5.25级地震,震中位置为北纬37°30′,东经111°12′。 第二节、矿井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简况 1、区域构造 本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西缘,鄂尔多斯台坳的河东断凹部位。 区域构造总体为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即中阳~离石向斜,该向斜北起临县黄家沟、湍子沟,中经离石城南至中阳县城。东西宽3-13km,南北长约50Km。向斜轴部宽缓,两翼倾角相差较大,西翼较陡,倾角在15~25°之间,东翼较缓,倾角在10°以下。向斜内部发育一系列次级褶皱构造。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北段。 2、区域地层 本区发育的地层见表2-1-1。 区域地层简表 表2-1-1 地层单位 厚度 (m) 新 生 界 第四 系 全新统 Q4 0-24 冲积层,由亚砂土、砂层及砾石层组成 上更 新统 马兰组 Q3m 10-58 浅黄色,黄土状亚粘土及亚砂土。含大孔隙,局部夹砂砾层及其透镜体。常组成二级阶地及其丘陵顶部覆盖黄土地貌 中更 新统 离石组 Q2l 15-140 红黄、浅红棕色黄土状亚砂土。夹红综色古土壤层,其下可见钙质结核层,底部夹有薄透镜状砾石层,砾石万分单一,以灰岩为主。垂直节理发育。 上第 三系 上新统 保德组 N2b 4-122 底部为灰白、浅红色砾岩,砾石成分为片麻岩、石英砂岩、石灰岩组成,砾径5-10m,钙质胶结,上部为紫红色及棕红色粘土及砂质粘土,夹薄砾石层及钙质结核 中 生 界 三叠 系 中统 铜川组 T2t 221-341 下部为灰绿、灰黄及灰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砂岩含磁铁矿条带、钙质结核等,上部由灰红色厚层状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泥岩及1-2层凝灰岩 二马 营组 T2er 429-519 中上段由紫红、灰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及薄层泥岩、砂质泥岩组成。下段为灰绿色厚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及砾石透镜体,顶部为紫红色砂质泥岩 下统 和尚 沟组 T1h 92-164 紫红、砖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浅红色细砂岩,局部含数层钙质结核或透镜状淡水灰岩层 刘家 沟组 T1l 330-410 淡红、砖红色细粒薄板状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砂岩中含泥质包裹体,具大型交错层理,细砾岩中见有淡水灰岩层 古 生 界 二叠 系 上统 石千 峰组 P2sh 99.5-203 以砖红、鲜红色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下部砂岩发育,上部以细碎岩为主,夹透镜状淡水灰岩 上石盒子组 P2s 276-508 下段以灰绿色砂岩为主,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与紫色泥岩互层;上段为紫色、葡萄紫色、蓝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夹薄层浅色长石泥岩 下统 下石盒子组 P1x 60-116 灰-灰绿色砂岩、灰色泥岩及煤线组成,底部含煤线数层,上段为灰绿色中厚层状砂岩,夹砂质泥岩及炭质泥岩 山西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