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校园规划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 地理位置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京交大校园建筑现代和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教学区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硬件设备一流,校园环境优美。2011年北京交大正式启动平谷新校区建设计划,未来这里将建设成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基地。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艺术系、国家保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3个学院(系),还设有研究生院、中国现代轨道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佛山研究院、长三角研究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燕郊、清河职业技术学院和河北黄骅海滨独立学院。 气候 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地处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约占62%,平原约占38%。平原地区三面环山,各山脊大致可连成一条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的弧形天然屏障,形成山前山后气候的天然分界线。    由于这种地形的影响,北京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山前一带为多雨区,年降水量为650一750毫米;山后和平原南部地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1-13℃;年无霜冻期190-200天;≥10℃积温在4200℃左右;气候资源较为丰富。 外部环境 学校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东邻西直门交通枢纽,西伴中国国家图书馆,南靠北京动物园、北京天文馆,毗邻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众多高校。 总平面分析 校园规划 1、依据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等三部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教育部学生宿舍“421”面积标准。 教育部核定的学校学生规模20000人:本科14000人、硕士4000人、博士2000人。 学校自然条件、历史资料、土地资料、建筑物及设施现状等基础资料。 其他相关的规划基础资料及设计法规。 北京市规划委规划设计条件。 2、规划原则与指导理念 规划原则直接关系到建设的周期、投资和成效。该规划是一个考虑现实条件,尽量减少投资和周期以取得综合成效的方案。 其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为:在保持原有校园格局的基础上,探索改善校园空间环境的理想方案。北京交大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知名高等学府。自50年代迁址兴建以来,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已成为教学设施完善的现代教育基地。随着教学需求的不断扩大,超出原规划的设想。校园土地日显不足,原有校园规划失去了对校园建设的指导意义,致使在新的项目建设中出现“见缝插针”以及无全局观的拆除和兴建现象。这样出现某些地区建筑过度拥挤、组织无序,导致了校园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失去昔日的校园风采。 另一方面,历史对学校来说是珍贵的财富。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其不同历史风格形式的建筑应和谐共存。而不合理的建设将会破坏这种共存关系,甚至使之对立,从而破坏校园景观。 3、规划调整 随着生员的增加及各项生均指标的提高,现有用地满足不了科研建设的使用要求。经研究,规划拟采取土地置换的方法,主校区北部一片家属用地置换为科研教学用地。其功能分区以科研教学为主,保留校园西北和东北角部分师生宿舍,并保留原西北角的体育运动区。(图1、图2、图3) 辅校区将东侧部分居住用地置换为教学用地。功能分区为科研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师生住宿区和体育运动区。(图4) 辅校区分为科研教学区、学生住宿区和体育运动区 。(图5、图6) 规划构想 主校区 1.总体布局---由若干分区合理构成并产生出两个轴线,两个主题广场的校园总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