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毕业论文)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地质与水文地质 1 3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1 3.1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1 3.2洞口工程及进洞施工 2 3.2.1洞口开挖 2 3.2.2暗洞进洞 2 3.2.3明洞施工 3 3.3钻爆施工方法及工艺 4 3.4开挖施工方法及工艺 5 3.4.1正洞洞身Ⅱ、Ⅲ级围岩段台阶法 5 3.4.2大拱脚台阶法施工 6 3.4.3前预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 7 3.5初期支护施工方法及工艺 11 3.6出渣运输施工 15 3.7结构防、排水施工方法及工艺 15 3.7.1防水板施工 16 3.7.2环向、纵向排水盲管安装 17 3.7.3施工缝防水处理 18 1.工程概况 本隧按速度200km/h,预留250km/h条件设计,满足双层集装箱的通行要求。D2K691+705~D2K698+315段洞内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60kg/m 钢轨,设计轨面至道床底面高度为515cm。 隧道设计为单面下坡(南宁至昆明),坡度为13.5‰。隧道需要运梁通过行,隧道的净空加宽20cm,左右线间距4.6m 。 隧道进口洞门采用斜切式, 出口采用端翼墙式洞门,隧道出口D2K698+295~D2K698+320.2段采用旋喷桩加固,加固范围为隧道中线左右侧各10.8m,洞身范围为隧道内开挖轮廓线外0.5m。隧道进出口段采用抗震设防衬砌,边仰坡采用锚网喷防护。 本隧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其余的均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锚喷网初期支护,湿喷施工。本隧Ⅱ~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大拱脚台阶法和CRD法,围岩破碎地带采用CRD法,洞口采用大管棚加固。 二次衬砌环向施工缝采用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橡胶止水带。衬砌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加膨胀止水胶。二衬拱部每隔3~5米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注浆。 洞内采用双侧式水沟,双侧电缆槽,线路前进方向左侧设电力、通信电缆槽;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通信、信号电缆槽。 2.地质与水文地质 隧道穿越第四系全新统积层(Q4dl)坡积层(Q4dl+l)坡残积层(Q4dl+el)下伏受区域构造影响,次级较发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超前大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②钻孔 作业平台采用方木按“井”字形搭设,顺序由下向上、由两边向中间,根据孔位依次搭好。方木间以扒钉连接牢固,防止在钻孔时钻机摆动、倾斜、不均匀下沉而影响钻孔质量。 钻孔采用液压钻机钻孔。选用的钻机首先应适合钻孔深度和孔径的要求,钻机要求平稳灵活,能在360度范围内钻孔。为减少因钻具移位引起的钻孔偏差,钻机立轴方向应准确控制,钻进过程中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钻杆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时及时纠正。 钻孔直径:φ108管棚采用φ127mm钻孔直径,钻孔平面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 ③顶管、清孔、放钢筋笼 钻孔检测合格后,将钢管连续接长,用钻机旋转顶进将其装入孔内。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第一节管采用4m和6m交替布置,搭接长度为3m,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管采用4m长钢管,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采用6m长钢管,以后每节均采用6m长钢管。同一断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管总数的50%,相邻钢管接头错开1m,钢管用钻机顶进,双号孔顶进无孔花钢管,单号孔顶进有孔钢管。如遇故障,需清孔后再将钢管插入。钢管中增设钢筋笼,增强钢管的抗弯能力。 ④注浆 采用全孔压入式向大管棚内压注水泥浆,选用KBY50/70型注浆泵注浆。注浆前先进行现场注浆试验,确定注浆参数及外加剂掺入量后再用于实际施工。注浆按先下后上,先稀后浓的原则注浆。注浆量由压力控制,达到结束标注后,停止注浆。注浆完成后及时清除管内浆液,并用M7.5水泥沙浆紧密充填,增强管棚的刚度和强度。 ⑵超前小导管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①小导管布置 隧道洞身部分Ⅴ级围岩段、IV级围岩段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壁厚3.5mm),每根长4.5m,每环31根,环向间距0.4m,纵向3.0m一环,外插角为5~10°。 ②小导管结构 小导管前端加工成锥形,以便插打,并防止浆液前冲。小导管中间部位钻φ10mm的注浆孔,注浆孔呈梅花形布置(防止注浆出现死角),间距为15mm,尾部1m范围内不钻孔以防漏浆,末端焊直径为6mm的环形箍筋,以防打设小导管时端部开裂,影响注浆管联接。 加工成形后的小导管构造详见下图: 小导管构造图 ③钻孔 先将小导管的孔位用红漆标出,钻孔的方向垂直于开挖面,仰角10°~15°。采用风枪或凿岩台车成孔。钻孔钻进避免钻杆摆动,保证孔位顺直。钻至设计孔深之后,用吹管将碎渣吹出,避免塌孔。 ④顶管 在钻孔内插入φ42mm钢花管,在管尾后段30cm处,将麻丝缠绕在管壁上呈纺锥状,并用胶带缠紧。开动钻机,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将钢花管顶入围岩中,钢管顶进长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