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造型艺术中“看不见”的部分.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战线 v。I 2017年第5期第43卷№.5.201743 论造型艺术中“看不见的部分 王 新 摘 要:造型艺术自然是视看的艺术,但其精义往往结穴在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自形式而言,造型艺术中有触觉感的线条,画“转过去”的体量,计白当黑的负空间, 画面中的隐含结构与“势” “力”,从最微小的笔触、到中观的结构、再到宏观的风格 “相反而能相成”的融合“分寸”,都是“看不见”的部分。从内容而言,作品背后往往 隐含着“时代精神”和艺术家“潜意识”;“时代精神”,尤其是时代意识形态,会深入 积淀到艺术家的“潜意识”,对其进行内在规束与说服,形成艺术作品中本应该说出来、 却没有说出来的一些“裂隙”与“空白”,自然就成了“看不见”的部分;落实而言。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圈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凝结在作品中的某些“社会关系”,也 成为“看不见”的部分。由此可知,艺术学迄今有一条尚未言明的重要原理:中外造型 艺术经典中“看不见”的部分,往往决定了“看得见”的部分。在今天这个机械图像横 行的“视觉中心主义时代”,我们重新思考和品味经典艺术中“看不见”的部分,对艺术 学界之专业探究,以及整个社会视觉教养之提升,皆有饶深意义。 关键词:触觉感;潜结构;分寸;时代精神;潜意识;圈子 海明威的“冰山原理”道明:文学作品宛若冰山,看得见部分只“八分之一”,而水下看不 见部分有“八分之七”,且看得见部分往往由看不见部分决定,所以作家要删繁就简,苦心经营 那“看不见部分”。这一点,对造型艺术来说,同样重要。造型艺术固然是不离视看的,但造型 艺术,尤其是古典造型艺术,其精义往往结穴在那些“看不见”的部分。其实所谓“看不见”, 也不是真正看不到,而是指:若没有正大高明的教育点化与培养、不经过艰苦琢磨、苦心体味的 学习与觉悟,从而绝难登堂人室,一窥“造型”的堂奥,最终对造型艺术中最气韵生动的部分, 视而不见。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不中不西的艺术教育,导致诸多专业人士对中西造 型艺术中“看不见”部分视而不见。所以本文力图建基于中西方一流艺术大家杂花生树的艺术 作品及艺术笔记,探隐索微,从形式层面的线条、体量、空间、结构、风格与内容层面的“时 代精神”“潜意识”“裂隙”与“空白”诸要素,较为完备地爬梳、深描与揭明出一系列造型艺 术中“看不见”的精义,以正当下艺术的流弊,更图抛砖引玉,望方家教我。 有触觉感的线条 中西艺术分殊不啻霄壤,然有一共识,即一条有质量的线条,一定是“写”而绝非“描” 出来的,故而这种线条,“极易唤起视觉上的触摸感,其质感、量感、速度、力度、节奏,皆活 泼泼地牵引着观者之眼,对它进行触摸感知,从而在想象中,追溯完成艺术家画线时的所有身体 姿势、动作与过程,这样的线条散发着艺术家创作时的原初身体气息,是一个‘视觉与动作纠 缠在一起的身体’参与其中的结果”。① 西方古典艺术史上,曾有漫长时光,画家同时是雕塑家,因此绘画自然会带有雕塑感,有学 作者简介:王新,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昆明,650091)。 ①王新:《素以为绚:“德国学派”素描四大特征》,《美术报“域外版”2017年2月18日。 ·147· 万方数据 思想战线 2017年第5_第43卷№.5。2017V01.43 者指出西方造型艺术纯正形感培养: 一方面是在素描或雕塑造型时,想象每一笔,每一刀都是手在缓缓地,丝毫不遗地抚摸 对象表面,而绝不是概念化的所谓边线,同时感觉内部的骨骼肌肉自里向外突起生长的压 力,不放过任何一道皱纹,静脉和凹凸。① 显然,这样的线条,极富触觉感。 维也纳学派著名艺术史家李格尔较早就洞悉了这一秘密,他认为,古埃及艺术就体现了富有 触摸能力的视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