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态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4 前沿进展举例: 研究举例1:单配偶制 和婚外交配行为(extra-pair copulation,EPCs) 单配偶制是雌雄两性个体彼此占有,这种独占或是直接的,或是通过控制资源而实现的。鸟类以一雌一雄制较普遍,只有少数是例外(Mock and Fujika1990)。 目前应用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表明:许多单配偶制的鸟类中非配偶对的雌雄个体发生交配关系是一种很普便的现象,( Birkhead 1987。 Westneat et al 。1990)这就是所谓的婚外交配行为(extra-pair copulation,EPCs) 研究方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用观察法判断EPCs现象的,但这种方法受限很大,因为EPCs行为常常非常隐蔽并且短暂,不易观察。 后来有利用附跖长和翅长的遗传特性判断EPCs现象的、也有利用羽色多态性和同功酶来研究的。 近年来由于DNA指纹技术的应用,使得EPCs现象从分子水平上得到了确认。DNA指纹研究发现小型雀形目鸟类中的EPCs现象尤其显著。 如白领姬鹟、靛蓝彩啄、白冠带鸥等,有20﹪-40﹪的后代是EPCs的结果。 在对芦鸥的研究中发现93%(33/34)的雌鸟至少产生过1只EPCs后代。该鸟是一种地面营巢、双亲共同抚育雏鸟、两性异形的小型雀类,在一个繁殖季中EPCs雏鸟比例高达55%。 雌鸟控制假说(Female Control Hypothesis) 雌鸟控制假说(Female Control Hypothesis)认为EPCs产生后代并不是雄鸟强迫进行交配的结果。 许多研究都表明,雌鸟的行为对控制交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雌鸟必须与雄鸟相配合才能保证EPCs受精成功。例如在对双色树燕的研究中已证实雌鸟能控制EPCs和EPCs受精机率,该种群中约有一半的雌鸟有EPCs行为。 雌鸟为什么要进行EPCs呢? 性选择理论认为雌性选择雄性是为了获得资源或是为下一代获得优秀基因。在单配制的种类中,雌性个体与非配偶雄性交配住往不能获得资源上的好处,但这些有EPCs行为的鸟类的后代在基因型上表现有多配特征,有人称之为“遗传一雄多雌制”一般认为单配制鸟类中的EPCs现象是为了从优秀的雄性个体那里获得优良基因或是为了提高精子竞争强度。由于单配制中EPC现象的存在,致使单配制的雄性个体亦受到性选择压力。 举例2 基因多效性: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开花时间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J . K . MCKAY,*?§J. H. RICHARDS?and T . MITCHELL-OLDS? 2003 Genetics of drought adapt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I. Pleiotropy contributes to genetic correlations among ecological traits. Molecular Ecology 12, 1137–1151 Josette Masle1, Scott R. Gilmore1 Graham D. Farquhar1 2005. The ERECTA gene regulates plant transpirationefficiency in Arabidopsis. Nature 2005, 436:866-970 Fig. 1 Variation and covariation in flowering time and δ13C among natural population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Upper) Genotype means of 39 accessions. (Lower) Individual values of the replicates.Both panels are shown to indicate the overall patterns of genetic (upper) and phenotypic (lower) (co)variance (see Results). Fig. 2 Effects of FRI and FLC genotypes in two genetic backgrounds on flowering time and δ13C (bars are 95% CI). See Table 3 for description of genotypes of the near isogenic lines. (Upper) The phenotype of NILs in a Landsberg erecta backgr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