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龙头企业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调查分析报告 xxx办(局): 根据转发《xxx》的通知,xxx办电〔xxx〕20号文件要求,xxx县扶贫办及时组织对xxx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县xxx茶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弥宁公路边,距xxx县城30公里,属xxx县xxx镇辖区内,茶园分布在海拔1800米的无量山区。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属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茶叶种植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经营,现有茶园面积5500亩(其中公司2000亩,农户3500亩),投采面积3000亩,职工420人从事行政管理21人,茶叶加工60人,茶园管理339人。 二、发展过程 公司始建于1989年,原隶属xxx镇xxx村集体企业,当年种植茶园200亩,1993年开始投产。2002年底,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于2003年3月组建xxx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组建后,不断建全完善管理体制,树立了“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质量第一、诚信第一”的服务宗旨,实施名牌战略,走开发“名、特、优、新”的路子,严格管理、狠抓质量、诚信经营,使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主要产品有“五一”生态绿茶系列和“五一”普洱茶系列,公司产品在色、香、味、型上都独具特色,自投放市场以来,长期保持质量稳定,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等地,荣获“云南省名优产品奖”、连续八届被评为“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称号”,2003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5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2004、2007、2011年公司注册使用的“五一”商标三届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公司先后被评为“云南省商业企业诚信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xxx市中小企业“优强企业”等,2007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我公司“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2008年4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我公司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 三、财务状况 2010年底,公司总资产186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21%,产量220吨,实现产值1200余万元,创利税25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级,无拖欠税款、工资等情况,财务状况良好。 四、带动农户增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带动增收。公司成立后,按当地党委、政府要求,以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道路,使茶园种植区域辐射xxx、xxx两县的三个乡镇、四个村民委员会十八个村民小组,直接参与农户1060户4200多人。到2011年,公司茶园总面积达5500亩(其中:公司2000亩,农户3500亩),2010年,投产面积3000亩,生产绿色食品茶220吨,产值达1200万元,平均亩产73.3公斤,平均单价54元/公斤。 (二)加大对农户的扶持,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制定最低鲜叶收购保护价(2010年5元/公斤二级鲜叶),向茶农收购鲜叶303余吨,茶户经济收入达151.6万元,户均增收1254元,人均增收316元,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贫困户就业336人。公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增收,促进了当地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存在问题 (一)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品牌质量意识不强。 六、建议 加大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3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