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醇厚的中原韵》教学课件

河北民歌 江苏民歌 【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现象分析】 1、民歌流传到不同地区,便和那里特有的风俗文化相结合,因而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2、专业或非专业的民间艺人对流传的民歌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民歌的特点二】: 民歌具有流 传变异性特征。 即:同体变异。 * 聆听判断: 你能通过歌曲中采用的方言,判断出这是哪个省份的民歌吗? 1、河南属于我国哪个地区? A 西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中原地区 D 西南地区 2、中原地区包括了那些省份? 中原地区主要指那些省份呢? 山东 河北 河南 《醇厚的中原韵》 教师:双娅玲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王大娘钉缸》是一首流行于河南省的地方民歌,它属于民间歌舞曲“地花鼓”中的一个代表曲目。地花鼓多由一丑一旦共同表演,内容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 歌曲介绍—— 【作品一】 聆听思考题: 1、注意体会歌曲的语音音调与方言的 紧密联系。 2、观察歌词的特点。(注意划红线和 黄线两部分歌词的不同)。 3、体会、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 A、歌曲特征: 歌曲使用了方言,语言特色和语音音调突出了中原民歌的地方风格。 B、歌词特点: 河南民歌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 B、歌词特点: 歌曲大量的运用了衬词,增强了民歌轻松、明快、诙谐的色彩。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歌曲分析—— C、歌曲结构: 该民歌是一个带补充乐句的扩充性二句体。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王大娘钉缸》 的旋律与哪首歌 曲比较相似?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王大娘钉缸》 《好汉歌》 【作品一】《王大娘钉缸》 民歌的特点一: 民歌为创作歌曲提供了原始素材,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源泉与灵感。 《沂蒙山小调》 山东民歌 请你思考—— 《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的 那一种? A、《山 歌》 B、《小 调》 C、《劳动号子》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请你思考—— 《沂蒙山小调》属于民歌的 那一种? A、《山 歌》 B、《小 调》 C、《劳动号子》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作品的形成过程—— 《十二月调》 《打黄沙会》 《沂蒙山小调》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创作方法探究——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鱼咬尾 运用“鱼咬尾”的 创作方式,进行简短 的旋律创作练习, 并交流演唱。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作品二】《沂蒙山小调》 民歌的创作方法—— 起:呈示主题 转:推陈出新 承:继承发展 合:前后呼应 【作品三】《孟姜女哭长城》 歌曲背景: 你知道 《孟姜女哭长城》 的故事吗? 【作品三】《孟姜女》 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作品三】 对比聆听—— 《孟姜女哭长城》 1、河北民歌 2、江苏民歌 同一题材,不同风格 *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