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主题班会课教案及实录.doc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主题班会课教案及实录

“小学高效课堂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 “小学主题班会” 研究与应用 五年级全册 学校: 班级: 姓名: 编者的话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主题班会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我区自2010年起就进行了“主题班会课”的研究,由全区骨干教师组成了近百人的研究团队,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制定了科学系统的班会课研究方案,经过全体研究人员的反复备课、磨课和研讨,最终形成了集“班会课会案、教学实录、课件和录像”为一体的主题班会课教学资源。 为更好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丰富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外延,达到成果共享的目的,我们编写了“小学主题班会课研究与应用”系列丛书,提供给全区各小学,以期望更有效地指导全区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迪教育智慧,实现教育梦想。 希望老师们根据新道德教育的精神和要求,积极进行主题班会课的研究和实施,参考和借鉴本系列丛书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创新性地设计和开展适合自己班级实际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学活用,认真复备,实效为先。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改,进一步提升丛书质量。 编 者 二○一六年一月 主题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形式。教师要紧紧围绕班级这个教育主体,针对活生生的班级内每一个个体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灵活地剖析和教育。通过务实坦诚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评价,总结过去,反思自我,学习先进,树立榜样,在真诚坦率的评价中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班会是“班会课”,不是“学科课”。 它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或教育目标,由班主任主动协调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在适宜的场所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开展的一项特殊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班会,一般在课堂内进行,按照一节课的时间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些教师把它上成了“学科课”。如:在导入主题的表述上说成“这节课我们学习感恩父母”,应表述为“我们上一节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或“我们开展一次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等 ;在教育目标上不要过于重视道德知识的获得,避免与德育课程重复教学,应该继续保留以往班会课“总结反思评价”的教学特点,并进一步强化提升这个特点,不能把这个根本丢掉;在活动形式上不要过于严谨、按部就班,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严而有度,活而不乱。只要是有效的教育过程,就是可取的活动方式。 2、主题班会是“活动课”,不是“听会课”。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小学低年级段,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指导要到位;中高年级,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发挥,要大胆放手,给予交流发言展示自我的机会,逐步锻炼他们的主持能力和参与能力。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如讨论、交流、反思、评价,采访、调查、表演、展示,朗读、欣赏、辩论、感悟活动等等。它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独角戏”、“表扬会”、“批评会”或“总结会”,应该是一个由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综合型活动性的教育过程。 3、主题班会是“教育课”,不是“知识课”。 它是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它是落实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突出它的教育性,不应上成“只求热烈不求效果” 、“只求知识不求教育感化”的“重德育知识不重德育教育效果” 的知识性教学的课。德育课应该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是“知道怎么做但不愿做、不想做、不去做”,知识学得牢固,但道德行为的养成无态度、无意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4、主题班会是“生活课”,不是“故事课”。 有的课所举的事例要么是古人,要么是伟人,要么是童话,教育内容太远、太高、太虚,事例选取太注重于“故事化”。虽然用意不错,但学生总觉得自己无法企及,榜样的作用打了折扣,这种教育的效果是“远而虚”、“大而空”。不是不要这样的事例,而是要精选、少用,用到恰到好处。用多了,就会淡化或缺少学生身边的事例,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以身边人、周围人和自己为事例,展开深刻的探究交流活动,才易引起大家的共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5、主题班会是“探究课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