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校中的角色行为2学生.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学校中的角色行为2学生.ppt

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 (2):学生 一、学生的社会位置 二、学生的同辈群体 三、学生的家庭背景 四、学生的重要他人 第一节 学生的社会位置 学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存在。学生的属性导致学生在相当程度上带有“边缘人”的特征,学生生活于一个多重社会之中的。 一、学生的三重社会 就所属社会群体而言,学生主要生活在由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构成的三重社会之中。这三重社会对学生施加着众多的影响。 1.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与经济关系为基础的面对面的生活群体。对学生来说,家庭是不可选择的,是一般情况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环境。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的特征主要有: ①作为学生的首临生存环境与发展环境,家庭所施加的是一种“先主性影响”; ②作为学生的生活群体,家庭的一切活动均发生于生活过程之中,家庭生活所有侧面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而家庭所施加的是一种“生活化了的影响”; ③作为一种面对面的小群体,家庭成员之间可进行全员直接交往,学生与家庭其他所有成员均能产生高频率互助,更由于我国现阶段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故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聚合性影响”; ④作为以经济联系为纽带的群体,家长往往有意无意的将物质奖惩作为增强其影响力的手段,故家庭影响不仅左右家长的社会地位优势或亲子情感,而且还伴有物质后盾。 2.学校是受社会委托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的权威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系统性与可控性”;作为权威的教育机构,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社会界定性”。 3.同辈群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本身乃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构建的产物。在同辈群体中,学生之间没有社会身份上的差别,也无成人权威的干涉,每个成员均可享有比在家庭与学校中多得多的自由,并能实际感受到这种自由。 这使同辈群体的影响具有“高参照性”的特征,即同辈群体的活动目的容易成为学生个体的活动指向,其规范也容易成为学生个体的言行准则,学生往往容易心甘情愿地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 二、学生的社会位移 学生在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中的角色之间的转换即“社会位移”。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关于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对学生的影响的研究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即多半只是单纯研究三者中某一者的影响。 美国学者菲兰则认为学生处在三重社会之中,即家庭、学校及同辈群体之中。这三重环境各有其一套价值、规范、期待及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的“社会环境”。菲兰把学生从一种“社会环境”移入并适应另一种“社会环境”的现象称之为“越界”。 他认为学生的多重世界与越界行为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和谐的多重世界/顺畅的越界; 第二种:失谐的多重世界/可设法实现的越界; 第三种:失谐的多重世界/碰运气的越界; 第四种:边界互闭/无望实现的越界。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社会位移”包含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从“身”存群体的角度来说,是指从一种社会场所进入角色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场所。 另一层面是从文化认同或文化调适的角度来说,是指从一种“社会环境”融入文化结构有所差异的另一种“社会环境”。从文化认同或文化调适的角度来看,同辈群体可谓学生的一种“永恒的”社会。 第二节 学生的同辈群体 社会学中的同辈群体是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一、同辈群体的功能 学生同辈群体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其在家庭与学校中得不到满足的各种需要。就社会学角度来看,导致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辈群体的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平等的期求。 家庭生活过程与学校教育过程对学生来说都不可能是学生与家长及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磋商过程、民主决策过程及自由选择过程。家庭与学校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平等需要,无法成为能使学生完全自由地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场所。因此,学生便自然会去寻求可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平等、民主与自由的另一种世界。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学生同辈群体的两个主要功能:“保护功能”与“发展功能”。 所谓保护功能是指学生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干扰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学生同辈群体为其成员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学生不必担心成人权威的支配,不必顾忌成人社会的评价,可以畅所欲言。 这种保护功能往往导致同辈群体成为学生的社会依存与心理依存的重要对象乃至主要对象。 从极端的意义上来说,保护功能还表现为学生同辈群体为其成员提供了一种相互支持的“社会基础”。这种社会基础往往成为学生向成人规则与权威进行反抗乃至挑战的力量源泉。 所谓发展功能是指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的促进作用。这里所说的社会能力包括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等。 因学生同辈群体是真正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组成的小群体,其价值取向未必同社会要求相符,所以对学生的社会意识及社会态度等观念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未必具有符合社会要求促进作用,但它对于学生的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