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1月强化训练试题语文.doc

高二1月强化训练试题语文.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1月强化训练试题语文

2016级1月强化训练三 语文试题 2017.1.22 命题人:白静静 审核人:齐亮 耿军 李新静 张永昌 张士超 曹璐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与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主观题时,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超出或写错位置,答题无效。 2.请把选择题1、2、3、4、7、8、10、11、12、14、17、18、19、20按题号相对应地填涂到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读书要选得精 朱光潜 ①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籍固然可贵,却也是一种累,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它至少有两大流弊。第一,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嘴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现在书籍易得,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过目”的虽多,“留心”的却少,譬如饮食,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愈易酿成肠胃病,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个图书馆,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千部甚至于数部。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的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学经济学的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做学问如作战,须攻坚挫锐,占住要塞。目标太多了,掩埋了坚锐所在,只东打一拳,西踢一脚,就成了“消耗战”。 ②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③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枯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久了他自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读书环节中,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应当注重质量,既要学有所得,又要讲究高效。 B.读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自身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多读或少读本不宜褒贬有别。 C.在惯于熟读深思的基础上,从容求索,深入体会,即使阅读数量较少,也能改变读者气质。 D.一味多读而不求甚解,必将劳而无获,甚至会导致人品低劣,给人留下自欺欺人的笑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反面论证书多的流弊,让读者意识到读书要有选择。 B.第②段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它的好处使论证的道理不再抽象晦涩,而变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从而更有说服力。 C.第③段谈到读书凭兴趣的问题时,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作了辩证分析,但没有对这一读书法做出肯定。 D.第①段开头第一句,作者巧妙地阐明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书籍和读书之间的关系,为下文论证“读书在精而不在多”这个观点张本。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提倡多读书、精读书,但也鼓励凭兴趣阅读的行为,认为这样可以塑造读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