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l[医学]药理学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ql[医学]药理学说课稿

《药理学》 教师:任海燕 药理学说课 1、药理学教程的总体规划 2、“青霉素 G” * 第一部分 药理学教程的总体规划 1、对于整本教材应分主次讲授 对于常见病、原发病、本地易见的地方病的使用药物应重点讲授,而对于少见病、少发病的用药则可以只作简单讲述或学生自学。 * 序号 内 容 1 绪论、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拟胆碱药 3 抗胆碱药 4 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 5 镇静催眠药、抗精神失常药 6 抗癫痫药、抗惊厥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性镇痛药 7 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 8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9 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药 10 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 11 利尿药和脱水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 12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组胺与抗组胺药 1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甲状腺激素与抗甲状腺药、降糖药 14 抗菌药概述、抗生素 15 抗生素 16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病药、抗恶性肿瘤药。 * 2、对于同一类药物应分3个层次讲授 2.1、(第1层次)以代表药物或常用药物为例,代表药物进行重点讲述,讲述应详细具体,要求学生对其重点掌握。大专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乡村,在乡村使用的主要是常用药物、基础药物。 * 2.2、(第2层次)为教材上所列的同类药物中的其他药物。药物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个药物都具体详细地讲述。在讲述了代表性药物的基础上,应把这些药物与代表药比较,重点讲述其作用的特点及用途的差异,学生应掌握重点。 * 2.3、(第3层次)药理学的发展很快,每年都有许多的新药问世并用于临床,因此应介绍这类药物的新药及发展动态,这样可以弥补教材落后于临床的不足,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这一部分应比较熟悉,为今后适应于临床作好准备。 * 3、学生掌握知识也可分层次进行 3.1、(第一层次)是理论课。 3.2、(第二层次)是实验课。 3.3、(第三层次)是临床实习。 * 第二部分 ——青霉素G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青霉素 G”被编排在《药理学》的第三十四章第一节。药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其中“青霉素 G”一节是在学习了抗微生物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抗菌谱、抗生素、耐药性等知识的运用,为以后学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抗生素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统一及药理知识分类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说出青霉素G的抗菌谱、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2)阐述青霉素 G的理化性质及体内过程; (3)初步具有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及防止滥用抗生素的能力; (4)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 * 1.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青霉素 G过敏性休克及防治措施。 确定的依据有: (1)青霉素 G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且过敏反应的发生难以预测; (2)影响过敏的因素很多,过敏也是限制青霉素G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节课的难点是:青霉素 G的作用机制。 确定的依据有: (1)作用机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二者结构比较抽象,难以区分; (2)学生初次接触药物与细菌的关系,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 2、说教法 根据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原则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精讲、分组讨论、练习、提问等方法进行。 精讲:即将青霉素 G的作用、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等讲清、讲透。 进行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青霉素 G过敏反应的印象,总结出更多的防治过敏反应的方法。 练习提问:3道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 3、说学法 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安排学生动脑、动口的活动,即采用小组讨论,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写出预习笔记 ;课下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 * 4、说教学程序 4.1、课前回顾 机体、病原体、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抗菌谱、抗生素等的概念采用提问法进行。 * 4.2、导入 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了青霉菌培养中产生的青霉素 G,1940年将其应用于临床,因其毒性低、疗效好至今仍为治疗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弗莱明为此还在 1945年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样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 4.3、讲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