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考试实用中医基础学[精品].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证考试实用中医基础学[精品]

《实用中医基础学》·李德新 第七章 防 治 第一节 预 防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学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是建立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辨证法的基础之上,从整体观念出发,建立了预防为主的保健观点,提出了“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故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这种“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重于治的思想,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没有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调养精神情志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密切关系。精神愉快,温和达观,心境安静,情绪欢快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故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怒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世,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可见独立守神,宁静乐观,开朗恬愉,便能益寿延年,身体健康。 中医学认为调摄精神可以防治早衰,故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素问·上古天真论》)精神情志活动异常,如强烈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刺激,会引起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发生病变。故曰:“人之有生,唯精与神。精神不蔽,四体长春。嗟彼昧生,不爱其身,多言损气,喜事劳心。或因名利,朝夕热中,神出于舍,舍则已空。”(《医学心悟》)总之,惜精神,戒嗔怒,涵养心田,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积精全神,寿考弥长。因此,保持精神舒畅,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应自然环境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也必然影响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所以,必须注意与气候的适应,避免外邪的侵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逆之则灾害生,以之则苛疾不起。”(《素向·四气调神大论》)这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和摄生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治疗疾病也必须辨寒暑,识运气,否则“凡治病不明岁气盛衰,人气虚实,而释邪攻正,实实虚虚,医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祥,医之罪也。”(《医门法律》) (三)加强身体锻炼 医疗体育是古代预防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医学的医疗体育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应用“导引术”(即保健操)和“吐纳术”(即呼吸体操)防治疾病。后来又有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猴猿、鸟五种禽兽动作的体操)、太极拳、八段锦(是一种有八节动作的保健体操)等,作为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气功对疾病的防治更有重要意义。气功导引,主要在于养精、益气、安神,协调精气神的相互关系,从而调节脏腑,平衡阴阳,调和营卫,流通经络,运行气血,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药物预防 在药物预防方面,早在《素向·遗篇刺法论》中,就有用“小金丹”等方法预防传染病的记载。我国早在十六世纪中叶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用来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等。应用药物摄生保健,防治疾病,最早见于《山海经》,其中载有动物药和植物药。如:“有草焉,其名曰狼,服之不火。”“有木焉……名柏蓟,服者不寒。”《神农本草经》记载了人参、白术等许多种摄生保健药物,如;“人参……久服轻身延年。”以后经过历代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抗病防老的药物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安神、补气、益血、壮阳、养阴、健脾等摄生保健方药。诸如首乌、黄精、枸杞、地黄、菊花、人参、杜仲、胡麻、茯苓等药物,以及不老方(人参、川牛膝、当归、杜仲、生地、熟地、菟丝子、柏子仁、石菖蒲、枸杞子、地骨皮)(以上均见《寿亲养老新书》)等方剂。 中医学强调摄生防病,除调养精神,服药防病,医疗体育外,还注意饮食起居,讲究卫生,除害灭病。此外,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中医学的伟大宝库中有着丰富的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应当进一步去发掘,整理和提高它。 二、既病防变 在预防疾病的发展方面,要做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变化和流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是有一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