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沟通的密码--人际交往策略与训练.ppt

破译沟通的密码--人际交往策略与训练.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破译沟通的密码--人际交往策略与训练

一、动力密码——需要 四、行为密码——倾听与专注 家 庭 作 业 * * 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高美才 Email: clint74@126.com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难免会产生磨擦、冲突,结果往往是一方严重受挫,另一方看似占了上风,却也筋疲力尽,我们能否用一种双赢的方法,来进行我们的人际交往? ——沟通,是我们解决问题,寻求突破,获得理解与赢得合作的各种交流过程。无论是迈向成功,还是拥有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个性的基本途径。它地基本功能是:传递信息、心理保健、自我认识和人际协调。 语录:绝好人缘,“双赢”的沟通 人际沟通(信息传递) 自我认识 协调知行 满足需要 “双赢”的沟通 心理成熟度自测 下面的测验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水平(与自己情况相符的,在后面打“√”;与自己情况不符的,在后面打“×”)。 1.你是否特意选定一个夜晚独自度过? 2.你提议去某餐厅吃饭,而你的同学决定去另一 家。结果那家的菜糟糕透了,你会向你的同学们抱怨吗? 3.对一项同学们都赞同的议案,你觉得不妥,在投票前你会据理力争吗? 4.如果学习紧张,你会放弃一些课余活动吗? 5.如果有一个重要的方案需要你参加推行,你是否比别人多出一点力量? 6.你希望自己的年龄再小一些吗? 7.对同学的一项新发明,你是否急着要看它的效能? 8. 听到老同学取得重大成就,你是否觉得有点嫉妒? 9. 有耐心等待一件你非常想得到的东西吗? 10.课堂上你是否因担心措辞不当而不敢发问? 11.你对社会工作热心吗? 12.对自取其辱的人,你是否不予同情? 13.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你曾深入研究过一事物吗? 14.学生时代的生活是最快乐的吗? 15.上列问题,你是否据实回答,毫无娇作。 计分与判定标准 奇数题答案为“是”的,每题得2分。偶数题答题为“否”,每题得2分。总分在24分发上:你算是心理成熟的人。总分在16-24分之间:你还有些孩子气。总分低于16分:你是一个心理还很不成熟的人 动力密码——人际需要 体验密码——情绪、情感 态度密码——理解与信任 行为密码——倾听与专注 认知密码——人际距离 人际沟通的五个密码 课堂体验活动名称——“无家可归” 与人共处和交往的需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揭示每个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赏; 人际交往需求理论提出人有三方面的需求——爱、归属和控制,从而推动人的交往行为。 人际需要是沟通的根本动力 主动与人交往,满足各种需要; 合理满足他人需要,协调人际关系; “动力密码”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二、体验密码——情绪、情感 “印刻”理论:第一印象 → 主观体验 → 情绪 课堂体验活动——“角色扮演” “强化”理论:后继印象 → 情绪叠加 → 情感 “动机”理论:“刻板”的情绪、情感体验 → 交 往动机 → 交往行为 → 交往的效果 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继续留下良好的后继印象; 调整固有的刻板印象 “体验密码”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三、态度密码——理解与信任 课堂体验活动名称——① “生日礼物” ② “信任考验” 人际态度高于人际技巧; 使用有效的态度因子促进沟通 态度密码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倾听者 叙述者 ①倾听与专注 ②感同身受(进入与体验) ③跳出与理解 ④反馈与共情 课堂体验活动——“角色扮演” 听比说重要; 积极反馈; 行为密码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4   -3   -2   -1   0    +1   +2   +3   +4  *----------* --------- *-----------*---------- -*-----------*---------- *---------- *----------- * 疏远 临界 亲近 第一个规律:双向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 第二个规律:认知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 第三条心理规律:即时距离与基础距离的可能不等值律 。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与人发生过误会?请反省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可不可以试试用上面的心理学理论来解释? 五、认知密码——人际距离 认同 Buy-in 了解 Awareness 承诺 Owner ship A-B-O 模式 B A O Awareness Buy-in Ow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