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的原因新解及其对当代改革的启迪.docx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的原因新解及其对当代改革的启迪.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的原因新解及其对当代改革的启迪.docx

苑仲淹《答芋诏条陈十事》在 “庆历新政” 中推 行失败的原因新解及其对当代改革的启迪 郑志强 摘要:以往的研究文献。对范仲淹的改革十策在“庆历新政”中推行失败原因的探讨 上。泛泛地正面肯定范仲淹提出的改革计划.并把改革失败的原因一般归咎于既得利益集团 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这种观点已成为对“庆历”改革失败原因的主流解读。本文认 为,这种解读并不深刻。 “庆历新政”很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1)改革的观念只是 仁宗皇帝一时的热血冲动。改革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包括仁宗本人在内的整个赵宋王室权势家 族中形成共识。 (2)改革的观念虽然在上层士大夫精英群体中有了思想火花,但在整个士 大夫上层和中下层并没有在改革的目标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方法和步骤等方面达成思想和 认识上的共鸣。 (3)这次改革缺乏必要的组织力量准备。 (4)缺乏对诸项改革事业从发动 ???完成的时间预期、先后顺序及具有可操作性的保证措施的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原因;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0)02-0095-04 以往的研究文献,对范仲淹的改革方略及在 不停留在坐而论道。经过长期思考.他规划了改 “庆历新政”失败原冈的探讨上.泛泛地正面肯 革蓝图后。就起而救弊,付之实施。一下就把自 定范仲淹提出的改革计划,并把改革失败的原因 己推向政治风浪的浪尖漩涡中去。守旧势力的强 一般归咎于既得利益集团所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 大.最高统治者的始从终弃。祖宗家法的掣肘限 对.这种观点已成为对“庆历”改革失败原因的 制,使他陷入功败垂成、激流勇退的两难境地。”④ 主流解读。如曾巩在《范仲淹传》中说: “(范 为避免重复性研究,本文想另换一种视角.用当 仲淹)既欲改制,故忌者众,而侥幸者不便,因 代政治改革的学理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一次新 出宣抚,遂罢政事焉。”①范成大在《范仲淹传 的尝试性解读.以避免“庆历新政”研究的平面 略》中亦云: “(仲淹)退而条列时所宦先者十 化和单一化.以增加分析研究的多面性和立体 数事t二之。侥幸之人皆不便,因相与腾口。而嫉 性,使这一次改革的失败对后人有更丰富的启迪 之者亦幸外有言。喜为之佐佑。会边奏有警.即 意义。 请行,乃以为河东、陕西宣抚使。”‘硼晚脱在《宋 史·范仲淹传》中说: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 一、《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核心内容 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 论 分析 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 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 在“庆历新政”推行过程中,范仲淹的《答 于是谤毁稍行,而明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 手诏条陈十事》无疑是指导改革的“纲领性文 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黟盔当今学者所 件”。因为它确实指导了“庆历新政”.所以将这 著范仲淹研究论著中,亦多持此种观点。如方健 一“文件”与“庆历新政”的成败密切联系在一 在《范仲淹评传》中强调: “范仲淹的可贵,并 起。是适宜的。 江汉论坛2010.2@ 万方数据 范仲淹在王权制封建社会三千多年的历史 会边奏有警,公即请行,乃以公为河 中,堪称廉洁官员的典范,关于这一点,在几百 东、陕西宣抚使。至则上书愿复守边。即拜 年来的历史研究中已成定论,无庸置疑。我们在 资政殿学士、知郴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 此撇开他个人的廉政事迹不谈.专门分析总结他 其知政事,才一岁而罢。有司悉奏罢公前所 担任参知政事后.发起“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 施行而复其故。言者遂以危事中之,赖上察 及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忠.不听。㈣ 我们认为.关于“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及 从上述一致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范仲淹 失利原冈,可以参考的最权威的历史记录,莫过 的被快速提拔以及被迫上的新政“十策”,是在 于富弼和欧阳修的手笔。因为他们都是“庆历新 r宗皇帝多次催促下仓促出台,又在仁宗皇帝的 政”的参与者。 十分嘉许下“遽下二府促行”的。就范仲淹的本 富弼在《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中是这样写 意看,他并不认为适宜采取急躁的办法来推行快 的: 速的跨越式改革。因为在他看来. “天下久安则 明年春。召公为枢密副使。凡五让不从, 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而要真正取得改 乃拜之。舆议谓公有经纶之才。不宜局于兵 革的成功,范仲淹认为“事大不可以忽致”。应 府。是秋改参知政事。上倚公右于诸臣。公亦 该采取“蒯以岁月巾i人不之为,悠久之道也”。 务尽所蕴以图报。然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 也就是说。要反复考量方方面面的因素.以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