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专题2+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专题2+第3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虎门销烟的过程中,鸦片入池,经过石灰盐卤浸泡熏蒸,毒气升腾,导致在场多人中毒,一人死亡。这一事件反映了(  ) A.鸦片商人的残忍性 B.中国科技的落后性 C.虎门销烟的坚定性 D.中国人民的革命性 解析:选B。材料是关于销烟的方法,无关鸦片商人的残忍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虎门销烟时不科学的销烟方法造成多人中毒乃至死亡,说明当时中国科技落后,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虎门销烟的坚定性,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人民的革命性,故D项错误。 2.1843年8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  ) 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 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 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 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反映了清政府的无知,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必定是不平等关系,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在奏折中说:“若一百分之中仅有一分之人吸食鸦片,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此可核数而见者。况目下吸食之人,又何止百分中之一分乎?”其意在说明(  ) A.中英战争主要由鸦片引发 B.鸦片走私导致了财富外流 C.国人吸食鸦片者占大多数 D.鸦片战争实质是贸易竞争 解析:选B。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据林则徐在奏折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这是虎门销烟之前林则徐向道光皇帝陈述国人吸食鸦片的危害,当时鸦片战争尚未爆发,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一年之漏卮即不止于万万两”可知鸦片走私导致财富大量外流,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吸食鸦片的国人占多少,故C项错误。 4.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下列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解析:选A。本题从近代化史观角度考查领事裁判权。由材料可知,领事裁判权客观上引进西方的法律制度,使中国开始了解西方,推动了晚清法制的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领事裁判权是不平等条约的背景下对中国的一种侵略,故B项错误;C项所述明显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直接促使人们开始向西方学习的因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故D项错误。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皇帝对于被迫签订的条约,表示不必严格守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提出办理中外交涉,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外交政策由灵活逐渐转向僵化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与国际接轨 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解析:选C。本题从近代化史观角度考查晚清对外政策。咸丰帝表示“不必严格守约”,是清政府传统的华夷外交观念的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专门办理外务的大臣奕却要求“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体现了清政府外交政策逐渐与国际接轨,故答案选C项。 6.晚清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该规定(  ) A.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反映了英国贸易逆差被扭转 C.表明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体现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南京条约》改变中英贸易方式反映的问题。材料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政府允许英商在广州自由经商,不能体现英国扭转了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关税问题,故C项错误;“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反映的是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 7.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 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解析:选B。“替代方案”必然是日本“灭亡方案”的重要环节,“取消清王朝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