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专题2+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doc

2019届高考人民版历史复习练习:专题2+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政治因素在中国服饰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太平天国起义者曾把批判矛头对准“辫发顶戴”的满清政府,要求“复中原古制”。这说明太平天国(  ) A.转变为封建性质政权 B.实现了近代中国生活巨变 C.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D.把服饰变革作为反清内容 解析:选D。服饰、发辫复中原古制,不能反映政权的性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一切依旧回归清王朝的统治,并未引发剧变,故B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的倡导者,希望创建人间天国的美好理想,非改朝换代的工具,故C项错误;服饰发辫的变革,是从外在的方面,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故D项正确。 2.下图是19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情况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摘自《兴盛与危机》 A.清朝政治腐败与经济发展水平趋向一致 B.外来侵略使清朝政治腐败问题愈演愈烈 C.太平天国运动明显扭转了清朝政治腐败状况 D.甲午战争后清朝政治腐败问题有所遏制 解析:选C。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与材料清朝政治腐败曲线图趋向不一致,故A项错误;材料图中,1860年以后清朝政治腐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B项愈演愈烈说法与此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图中,1860年以后清朝政治腐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清朝政治腐败状况,故C项正确;据材料图表可知,1900年前后清政府政治腐败有所上升,D 项有所遏制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 3.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解析:选B。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崛起,体现地方督抚权力坐大,故B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4.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 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解析:选D。科举制是一种通过考试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太平天国的科考并没有改变传统科考的方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得出赢得支持的不只是知识分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得出选拔各类人当官,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太平天国的科考从选拔方式和选拔对象看都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故D项正确。 5.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 1864年,汉族官僚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C.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 D.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洋务运动,故A项错误;督抚由满洲贵族担任变为汉族地主担任,反映了清朝重用汉人超过满人,清朝的军政局面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切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故B项正确;督抚是地方行政长官,故C项错误;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以解决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6.普拉特认为,“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两个最大的贸易市场。两个国家的内战,使英国面临同时失去这两大市场的风险。”“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英国“放弃中立”的表现为(  ) A.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配合清军镇压武昌起义 解析:选B。据材料“两个国家的内战”“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得出中美内战分别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由于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得出中美两国内战发生之后,英国权衡利弊介入中国内战即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而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故B项正确;英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1900年,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爆发时间是1911年,且列强表面上保持中立,故D项错误。 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但随后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 B.行政权受立法权制约 C.人民的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