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位因素也可以从与辽中南区位优势的比较入手 衰落原因的分析,可从区位因素的变化入手 整治措施与衰落原因可用连线或表格的形式体现一一对应 一、河南省焦作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 之路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1、经济结构有单一走向多元化,如: (1)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2)发展新兴产业 (3)发展风光旅游业 (4)发展绿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产业升级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二、德国鲁尔区和我国河南省焦作在城市转型 之路中,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相同:经济结构都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发展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 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不同: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不可全盘照搬 德国大型化工厂 4 、便捷的水陆交通 ---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 4、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德国、西欧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生产结构单一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4、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区位优势 A、煤、铁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以辽河为水源; D、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2)面临的问题 A、东北区煤炭资源几乎枯竭;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环境污染严重。 (3)采取的措施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C、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引进人才; D、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E、增加资金投入,促进设备更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丰富的煤炭 运入铁矿石 丰富的水资源 A——煤炭工业 B ——钢铁工业 C ——电力工业 D——化学工业 E——机械工业 A B C D E 完成练习: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魯尔区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 Boll 1958年形容鲁尔区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1970 1976 1980 1985 1990 1996 1999 (年) 人数(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大力促进风能发展 德鲁尔区重见青天碧水 环境保护卓有成效 鲁尔区有最稠密的铁路运输网,铁路货运量占德国铁路货运总量的40%。鲁尔区的高速公路已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都不超过六公里。莱茵河鲁尔区段是莱茵河航运最繁忙的地段,这里运输量的一半是铁矿石。 鲁尔区的交通网 发达国家资源枯竭地区转型的成功案例 日本九州模式:最初是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地区转型为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 德国鲁尔模式:德国鲁尔以煤炭、钢铁为传统的工业基地衰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有效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充沛的高素质劳动力。 休斯顿模式:休斯顿石油开采出现下滑时,有关政府部门按产业链延伸和拓展,布点宇航中心,带动了1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使休斯顿城市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威尔士模式:威尔士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地去,伴随着采掘成本的逐步上升,该地区经济出现了困难,后转型成为高新技术和旅游产业很发达的地区。 * 济南外国语学校 韩作庆 阅读:中国50座资源枯竭城市另谋出路 50座城市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资源枯竭。?它们接受着同样的考验:向何处去? 在中国几十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中,阜(fu)新的15.6万职工下岗,问题似乎最为严重。100多年前,阜新挖出了第一锹(qiao)煤,50年前,阜新建成了新中国的煤电基地,而今天,阜新的地底下已被挖空,煤炭资源几近枯竭,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虽然阜新78万人不愿意接受,但却不得不面对。事实上,“阜新问题”也是中国众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共同面临的危机。 德国 50°N 10°E 鲁尔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