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docVIP

“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

“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汉语言文学 “上上”的语义、句法功能的历时演变 摘 要: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旨在从历时角度考察“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及其演变。研究发现:第一,“上上”的语义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明清小说之中使用频率增多,在当代有表示“次序靠前的”这一新用法;第二,“上上”连用具有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第三,人们对“上上”的认知次序总体遵循空间域社会域时间域。 关键词 :“上上” 历时研究 语义演变 句法功能 一、引言 “上上”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言现象,不少学者对此已有关注。如,朱德熙(1980:68)认为“上上”表示的是动量而非时量。孟琮等(1987:633)认为“上上”可表示动趋式。吕叔湘(1980:417~418)认为“上上”可表示比前一个再往前的,也可以表示动趋式。 根据考据的语料,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专家的现有研究没有考虑“上上”的历时发展。但是,“语言的共时变异,是语言历时演变的反映”(沈家煊,1999:20)。因此,本文拟从历时层面就“上上”连用的语义、句法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主要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其语义的演变机制。 二、研究方法 为保证语料的全面性,本文使用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简称CCL)中的古代及现代汉语作为汉语语言材料来源,同时辅以《现代汉语八百词》及百度引擎上的语言材料。 研究步骤如下:首先,采用KWIC检索法,在语料库中输入 关键词 “上上”进行逐个检索,筛选出合适的“上上”用法,淘汰句中简单黏合的“上上”连用形式。如: (1)楚王欲夸之故飨客于章华之台上上者三休。(西汉《新书》) (2)也都是一发现疫情,马上上报,并及时封锁疫区,把病毒封杀在疫点。(新华社 2004年新闻稿) 首先,例(1)是地点“章华之台上”与“上者”的黏合;例(2)则为副词“马上”加动词“上报”结合而成,分析时排除这类连用。 其次,对筛选出的“上上”进行分析,考察其语义的历时发展,并对其进行分类探讨。第三,基于所得语料,分析筛选出的“上上”的句法功能,并考据其句法功能的始现朝代。第四,对“上上”的语义从历时层面来加以具体分析。最后,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及真实性,在必要时会追索原文,获取完整语句,以核实句子的正确性。 三、“上上”语义的历时发展 通过对CCL古代及现代汉语语料的考据,发现“上上”的语义在不同的年代里存在着差异,其历时发展趋势总体如下:始现于周朝,发展于元朝,于明清小说之中使用日益频繁,在当代又有了新的用法。具体意思如下: 1.“上上”解释为等级或质量高、最好之意,强调程度高。此意最早见于周朝。 (3)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周《今文尚书》) 2.“上上”与“下下”结合,意为从头到脚。此意最早可见于元朝。 (4)先到西圆韩夫人卧房, [上上]下下看了一会。(元《元代话本选集》) 3.“上上”与“下下”结合,意为对一个集体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总称。此时的“上”暗含有辈份的大小、权势的高低之意。此意最早见于明朝小说。 (5)和十数个乡夫在此, [上上]下下,放了窝弓药箭等他。(明《水浒全传(上)》) 4.“上上”演化出了动词的用法,表示动量,并且有时后面可接宾语成分。此用法最早出现于清朝小说。 (6)议论一回,[上上]报,做几回书,贪图生意好些。(清《文明小史》) 5.“上上”加量词或时间名词,意为“次序靠前的”。此连用出现最晚,语料多见于当代。 (7)然后从[上上]个周六开始,它又渐渐形成了一个坏习惯。(《读者》) (8)而我们的上辈、[上上]辈,他们的青春时节,又是谁,又是怎样一支歌鼓励他们前行。(《人民日报》1995年11月份b) 四、“上上”的句法功能 基于所得语料的统计,我们发现“上上”具有作补语、定语、状语、主语和谓语等五大句法功能,周朝始见作“补语”的句法功能,但出现在此位置的频率较低;清代新添作“谓语”功能。具体例示如下: 1.“上上”作补语。通过对语料的历时考据,我们发现“上上”出现在补语位置的频率较低,但出现时间最早。 (9)雍州,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唐《通典》) 2.“上上”作定语。此句法功能于唐代得到了发展。 (10)[上上]人。无行有解有证。(唐《楞伽师资》) 3.“上上”与“下下”结合作状语。此句法功能始现于元代。 (11)饮间,主僧熟视李君,[上上]下下估着,看了一回。(明《初刻拍案惊奇(下)》) 此处,“上上下下”联系紧密,不能将其分开。“*饮间,主僧熟视李君,[上上]估着,看了一回。”是不成立的但是“上上下下”结构可以用“上下”来替换,句子语义并不会受到影响。如: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