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理论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盟理论简介

联盟理论 联盟的定义 “联盟是指两个或更多主权国家之间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安全合作安排。” ------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 “联盟是国家对付威胁,求取安全,增强权力,维护或扩展其利益的最常用、乃至最有效的手段或方法之一。” ------汪伟民 《联盟理论与美国的联盟战略- --以美日、美韩联盟研究为例》 联盟的起源 作为对威胁反应的联盟:制衡或追随强者 国家在面临外部威胁的挑战时,或者采取制衡行为,或者追随强者。 制衡是指与其他国家结盟以反对具有优势的威胁。 追随强者是指与引发危险者结盟。 意识形态与联盟的建立 一致性的意识形态联盟是指拥有共同的政治、文化或其他特性的国家所建立的联盟。 按照一致性意识形态的假设,两个或更多的国家越是类似,它们的联盟的可能性越大。 对外援助与联盟的建立 提供经济或军事援助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盟,因为这种援助或是传达了善意,或是唤起了一种感激之情,或者使受援国依赖援助国。 简单的说,援助越多,以此基础建立的联盟越紧密。 跨国渗透与联盟的建立 所谓跨国渗透,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体制为另一个国家所操控。 关于跨国渗透的假设认为借助间接的影响渠道来控制外国的政府,联盟就比较容易建立。 传统现实主义的联盟理论: “权力平衡论” 汉斯·摩根索的联盟理论 摩根索认为联盟的功能是增强国家的权力以应对威胁;盟国间相互提供军事援助,以对威胁进行威慑。摩根索认为联盟与均势之间的关系是:认为联盟是维护国家或国家集团间均势或权力均衡分配的有效工具。他认为取得权力平衡大致有三种手段:一是单方面提高自己的力量,二是依靠其他国家来增强自己的力量,三是阻止别的国家增强敌对方的力量。第一种手段是军备竞赛,后两种手段是指的结盟行为。通过缔结盟约,可以使国家间既存的共同利益以及相应的政策及实施步骤明确化,而联盟能否维系取决于盟国间的利益能否保持一致。在结盟的对象选择上,摩根索认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权力,因此可以随意转换结盟对象,而不必受到任何道德的约束。关于联盟的维持,摩根索认为利益是关键,一旦共同利益消失,联盟便不复存在。 罗伯特·奥斯古德的联盟理论 罗伯特·奥斯古德认为联盟通常都是在有冲突或冲突威胁存在的国际环境中形成的。他声称,一个联盟是“一个潜在的战争共同体,它建立在超出正式协约范围的普遍合作基础之上,而且缔约国必须不时审时度势,以使各方都对彼此履行具体义务的诚意抱有信心”。他在其理论分析中还结合了联盟的对内取向,并从四个不同的层面阐述了联盟的功能与作用,即增强对外的权力,维护国内的安全,约束盟国和影响国际秩序。他认为联盟可用来约束和控制盟国的行动,特别是防止盟国间采取损害彼此利益和安全的行动。 新现实主义的联盟理论 斯蒂芬·沃尔特及其“威胁平衡论” 沃尔特认为,在联盟的研究中,权力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国家之所以结盟,根据沃尔兹的观点,是为了安全,而沃尔特又将“安全”直接转化为“对威胁作出反应”。 沃尔特的“威胁平衡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把自己与传统的均势理论区分开了,因为在传统均势理论那里,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国家是针对其他国家相对理论的改变作出反应的,而改进过的威胁平衡论不仅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国会去结盟对抗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一国会去结盟反对另一个并不一定是最强大的,但被认为是最具威胁性的国家。为什么地区性大国更关注本地区的权力分布而不太在意全球的权力分布。 沃尔特的联盟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他忽视了体系的作用。他认为制衡—追随两分法同样适用于多极及两极体系,实际上,追随可能更多地适用于多极体系,而平衡在多极下则受到相当的阻碍。 兰德尔·施韦勒的“利益平衡论” 施韦勒提出“利益平衡论”,认为国家行为时由它们所认定的利益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权力分布或所谓的威胁决定的。对自身利益的界定不同,其联盟行为将大异其趣。 首先,施韦勒的”利益平衡理论“纠正了沃尔兹,沃尔特理论的现状偏见,将被他们所忽视的修正主义国家的概念引入到理论中来,特别是从理论上着重探讨了国家的追随行为,对此前居于正统地位的”制衡论“提出了挑战; 其次,与结构均势理论以及威胁平衡理论具有的”静态“特征不同,施韦勒对追随行为的强调实际上暗含了体系变化的”动力学“; 最后由于该理论既考虑了国家的权力、更考虑到国家的属性,因而它具有了更强的解释力。 然而,施韦勒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1.他虽是一个结构主义者,而他的分析恰恰忽视了体系结构的力量,过分强调国家在体系结构中的能动性和可选择的空间。2.施韦勒认为追随行为是一种得多失少的政策,而平衡是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