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讲座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长学校讲座2

宁江区实验中学家长学校讲座1 家庭幸福离不开安全礼仪教育 卜宁 一、家庭安全教育——幸福的保障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假期中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家庭安全就成为孩子平安、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那么,怎样来保障家庭和孩子的安全呢?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这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案例回放: 某夏天的上午,是孩子们放暑假的第一天。4个孩子聚在一起。8时,大人在家里煮绿豆汤时,想起还没买菜,就急忙出门。临走前,她关照15岁的大女儿30分钟后关掉炉火。9时30分,大人回家发现,屋内4个孩子均昏迷不醒,炉灶上的火,已被溢出的绿豆汤浇灭。大人赶紧打电话报警,由于救助及时,孩子们都没有生命危险,母亲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更令她担心的是,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警觉!当时,4个孩子都闻到了煤气的味道,但谁也没想到要去开窗,也没有人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步步逼近。孩子们防范意识的薄弱,救护常识的缺乏是导致这次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 家长朋友们,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绑架……当这些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天灾人祸降临到头上,我们的孩子会如何应对,是否有自救意识,能不能自我保护呢?日常生活中,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各位家长,你们是否经常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呢? 从整体上看,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60%。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安全事故中几个最重要的特征。 一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是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节假日期间的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在所有安全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是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及周边。 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从这些安全事故的具体案例和整体概况特征来看,孩子的安全指数跟家长的监护意识及安全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孩子们都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红灯停绿灯行,过街要走斑马线,不要玩火、煤气、刀具等——这些都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叮嘱的。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对事故、灾难不知所措,如何自我保护和救助、逃生等问题,几乎一无所知。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的责任。家长怎样做? 1.借用媒体学习,事半功倍。在家里,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 2.利用活动教育,锦上添花。家长巧妙地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让安全技能在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强化。如,双休日,全家在外活动时,看到停车场附近的摩托车、小汽车进进出出,家长就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停车场附近不能活动,更不能到马路上去活动。休息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就休息,特别是汽车的尾部。因为汽车尾部没长“眼睛”,驾驶员在倒车时看不到汽车尾部的小孩,很容易把小孩撞倒。只要家长能时刻注意巧妙地将安全的点点滴滴渗透给孩子,孩子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逐步增强。 3.重视细节教育,细水长流。安全教育应从细节做起,比如要告诉孩子安全使用家用电器、燃气具、怎样报警?今年暴风雨多,要告诉孩子怎样安全避风、避雨。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安全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细水长流,一定会为孩子的安全加分。 二、家庭礼仪教育——幸福的期盼 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这样的“幼年习惯”,在倡导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今天,就是要接受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我们金三小学多年来坚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积极创建礼仪教育特色,目的就是要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暑假将至,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非常重要。 (一)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礼义廉耻”,就是“崇礼、行义、廉洁、知耻”。“礼”,维系着社会秩序,协调着人际关系,差不多成了中国文明的象征和标志。在中国古代社会,礼被奉为社会人生的评判标准和指导原则。 西方人也十分重礼,“一向把礼仪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入门课,其理想中的楷模便是绅士、淑女”。由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遵循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规范,以尊人敬爱人为基础和重要内容,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文明礼貌知识传授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无论好坏,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