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通论-农药篇第五篇 章 除草剂.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保通论-农药篇第五篇 章 除草剂.ppt

* 第五章 除草剂(herbicide) 除草剂:用以消灭或控制杂草生长的农药。 A herbicide is a pesticide used to kill unwanted plants. Weedicide?? * 一、 除草剂的选择性 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 1、选择性除草剂(selective herbicide ) 在不同植物间有选择性,如敌稗、莠去津、西马津、2,4-滴等。 2、灭生性除草剂(non-selective herbicide) 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如百草枯、草甘膦、五氯酚钠等。 * 一、 除草剂的选择性 1、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除草示意图 利用土壤位差除草剂杀死浅根杂草而无害于深根作物 * 一、 除草剂的选择性 2、形态选择性 植物 形态 叶 片 生 长 点 单子叶 竖立,狭小,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较厚,表面积较小,叶片和茎秆直立,药液易于滚落。 顶芽被重重叶鞘所包围、保护,触杀性除草剂不易伤害分生组织。 双子叶 平伸,面积大,叶表面角质层较薄,药液易于在叶面上沉积。 幼芽裸露,没有叶片保护,触杀性药剂能直接伤害分生组织。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 * 一、 除草剂的选择性 3、生理选择性 * 二、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一)、抑制光合作用 (二)、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三)、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 (四)、干扰植物激素的平衡 (五)、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 三、除草剂常用类型及其品种 (一)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1、 2,4-滴 (2,4-D) 特点: (1)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2)作用机理为打破植物的激素平衡。 使用:小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阔叶杂草。特别注意对双子叶作物的药害。 2、2甲4氯 注意本类除草剂对 双子叶作物的药害。 * 2,4-D类对棉花的药害 * (二)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 氟乐灵 特点:A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 B易光解和挥发。 对已发芽杂草无效,其作用机理是影响激素的生成和传递。 对下茬作物高粱、谷子特别敏感。小拱棚种西瓜慎用。 * (三)三氮苯类除草剂 莠去津(欧盟禁用)、西马津 特点:A性质稳定,特效期长。 B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 C抑制光合作用中电子传递。 用于玉米田,对小麦易产生药害。 乙?莠水:乙草胺+莠去津 * (四)酰胺类除草剂 丁草胺、乙草胺、都尔(异丙甲草胺) 特点:①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②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 ③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发芽种子α-淀粉酶及蛋白酶的活性; 使用:大豆、玉米、花生、棉花田防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对小麦易产生药害。 * (五)磺酰脲类除草剂 1、结构 2、特点: A活性高,用量低; B杀草谱广; C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 D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 E对人、畜毒性低。 F许多品种为选择输导性除草剂。 * 磺酰脲类除草剂 3、主要品种 绿黄隆(下茬对甜菜、油菜、玉米、花生、大豆、棉花敏感) 苯磺隆(巨星、阔叶净):推荐使用,小麦田防阔叶杂草。 农得时(苄嘧磺隆):水稻田防阔叶杂草 甲磺隆:残留长,注意药害。 胺苯磺隆:油菜地用。 * (六)有机磷类除草剂 草甘膦: 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防多年生深根杂草。作用机理为抑制一些氨基酸的合成。作用速度较百草枯慢。 草甘膦农药市场每年达20亿美元,为所有农药的首位。 (抗这类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已经应用) * 有机磷类除草剂 * (七)其它类别除草剂 百草枯(克无踪): 联吡啶类除草剂,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 作用于光系统I,截获电子到NADP+的传递;作用速度快,发挥药效需要光。 * 常见农田杂草 * * * * * * * * *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