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X群体心理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X群体心理PPT课件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第十章 高校学生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第一节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 一、高校学生群体与群体特征: ㈠群体和群体特征: 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群体的特点: 1、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有一定的规范; 2、有一定的结构; 3、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 ㈡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 有固定编制、群体成员的角色地位有规范明确规定、有明确的隶属关系 非正式群体 自发形成、成员之间关系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多由共同兴趣而组成 ㈢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助长 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原因:群体的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从而增加了其内驱力。 2、社会惰化 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也称社会逍遥。 原因: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行为责任意识下降、动力降低。 3、群体极化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原因: 信息的影响;当某观点得到最好解释时,会使群体成员被说服,转向有说服力的观点; 群体讨论所造成的规范性影响,使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去支持与自己接近又较极端的人。 4、从众: 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众具有个人适应社会的重要意义。 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一致性;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特征 二、高校学生的班集体心理 ㈠ 大学班集体的类型和作用: 1、班集体的类型: 简单聚合型; 一般型; 成熟型。 2、班集体的作用: 二、集体舆论及其作用: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 集体舆论对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评价、监督和行为引导的作用。 三、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一)集体凝聚力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二)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四、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心理相容;凝聚力强;有非正式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⑴积极作用: 满足心理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 ⑵消极作用: 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 第二节 高校学生的人际关系 (一)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1、平等性; 2、感情色彩浓厚; 3、富于理想化 (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水平; 2、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 3、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 4、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交往中的平等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的平等。 (二)尊重原则或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包括自尊和尊重别人两个方面。人们在交往中有明显的维护自我价值感的倾向。 (三)社会交换原则;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 (四)情境控制原则 人们倾向于在明确的、能自我控制的情境中交往。 三、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㈠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 4、合理对待批评。 ㈡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 2、维护他人自尊;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学会批评 * * 阿西的从众实验 标准线 比较线 A B C *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