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骨关节发育畸形和骨软骨发育异常PPT课件.ppt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关节发育畸形和骨软骨发育异常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关节发育畸形和骨软骨发育异常PPT课件

2.影像学表现 平片上,本病的基本征象为 多发骨折 骨皮质菲薄 骨密度减低,以长管状骨为明显 颅骨改变多见于婴幼儿 头颅呈短头畸形,两颞突出,颅板变薄,颅缝增宽,囟门增大,闭合延迟,常有缝间骨 椎体密度减低伴有双凹变形,亦可普遍性变扁或呈楔形 肋骨变细,皮质变薄,密度减低,常有多发骨折 成骨不全 女,2岁,双侧股骨反复多发骨折。平片示,双侧股骨骨干明显变细,略显弯曲,CT显示双侧胫骨骨干变细,并伴有多发病理骨折,干骺端相对增宽 (三)黏多糖贮积症 mucopolysaccharidosis MPS 1.临床与病理 属遗传性疾病,为溶酶体病之一 因溶酶体中分解黏多糖的酶缺乏或功能缺陷导致其大量贮积在各组织器官(骨骼、神经、皮肤、肝、脾、角膜及心脏等),造成发育和(或)智力障碍 MPS分为7型,以Ⅳ型侵犯骨骼最严重和典型 本病男女均可发病,男稍多于女。出生时多无明显异常,4岁时出现身高不增、步态异常和骨骼畸形 外表畸形有特殊诊断意义 角膜混浊、进行性耳聋 2.影像学表现 脊柱典型表现为椎体呈楔形变或中部呈舌状前突,肋骨似船桨状 髋外翻畸形 掌骨近端及指骨远端变尖,尺桡骨远端关节面相对倾斜 长管骨变短﹑增粗,骨小梁不规则,皮质变薄 脊柱畸形 一般依靠平片即可做出诊断 各向同性CT的MPR重建能比平片更清晰显示峡部不连 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黏多糖贮积症 此病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传统X线平片及临床表现 最后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 * 骨骼肌肉系统 第四节 骨关节发育畸形和 骨软骨发育异常 重点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影像学表现 脊柱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难点 成骨不全的诊断及X线表现 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及X线表现 黏多糖贮积症的诊断及X线表现 骨发育畸形 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二、脊柱畸形 骨软骨发育障碍 三、软骨发育不全 四、成骨不全 五、黏多糖贮积症 一、骨发育畸形 (一)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1.临床与病理 为最常见的足部畸形 男比女为2∶1,双侧多见 可单独发生,亦可与并指、多指、多发关节挛缩等畸形并存 表现为前足内收、内翻,后足内翻、跖屈等。患儿用足尖或足外缘甚至足背行走,步态不稳 2.影像学表现(平片) 距骨扁而宽,近端关节面呈切迹状 跟骨短而宽,有内翻及上移位,几乎与胫骨后缘接触 舟骨呈楔状 前足内翻并呈马蹄形。足弓凹陷,跖骨相互靠拢 第五跖骨肥大,第1跖骨萎缩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男,6岁。右足正、侧位显示:距骨扁而宽,距骨中轴线的延长线(正位像)向外偏离第1跖骨;足弓凹陷,第5跖骨肥大 正位 侧位 (二)脊柱畸形 1.概论 椎体融合(vertebral coalition) 又称为阻滞椎(vertebral blocks),是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良所致 最常见于腰椎和颈椎 平片:①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之间融合;②完全融合:椎间盘消失;③不完全融合:残留部分椎间盘痕迹,或只残留骨性终板。 寰枕融合  为枕骨和寰椎间分节不完全所致 可完全或部分融合,有时只累及后弓,有些则累及前弓或侧块 Klipple-Feil综合征 脊椎裂  常见为隐性脊柱裂,即两侧椎弓未愈合但无脊膜、脊髓膨出 显性脊柱裂则并有脊膜或脊膜、脊髓膨出 侧向半椎体及矢状椎体裂 蝴蝶椎:两个软骨中心联合异常,则椎体成为左右两个三角形骨块,称为椎体矢状裂,在正位X线片上形似蝴蝶的两翼 移行椎  为常见脊柱先天性异常,由脊柱错误分节所致 腰椎骶化:第5腰椎出现骶椎,X线片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横突宽而过长,与骶骨骨性融合形成假关节 骶椎腰化:X线片上,骶椎出现与骶翼分离的横突,甚至S1、2之间仅以椎间盘相连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  椎弓峡部不连是指脊椎的椎弓峡部(关节突间部)骨不连接,也称为椎弓崩裂 如果由于椎弓两侧峡部不连而导致该椎体向前不同程度移位,成为脊椎滑脱 2.脊柱滑脱影像学表现 X线: 正位:椎弓峡部裂隙、密度增高、结构紊乱等改变 侧位:为自后上斜向前下方的裂隙样骨质缺损,边缘可有硬化,有时有分离和错位 左右斜位片:峡部显示最清楚、最可靠,并可确定哪一侧不连,狗颈带项圈征 CT:上位椎体向前移位,使椎体后缘与其椎弓的间距增宽,锥管前后径增加,在椎弓峡部层面可显示峡部不连 MRI:矢状观察脊椎的移位,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 椎体融合 男,58岁,C5和C6椎体融合,椎间隙消失,椎体高度正常,前后径稍变小 脊柱畸形 图a,男,12岁,胸椎侧弯,胸6椎体呈楔形改变。图b,女,5岁,胸椎侧弯,胸椎多发椎体呈左右两个三角块,似蝴蝶的两翼 脊柱滑脱 a.b 正侧位平片,示腰椎序列不齐,L4椎体向前移位(Ⅰ度);c.d.双斜位平片,示L4双侧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