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中医学哲学基础 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中医学哲学基础 PPT课件

(二)阐述五脏病理: 1、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母子相及传变和相乘相侮传变二种情况: (1)母子相及传变: ①母病及子: 疾病的传变,由母脏传及 子脏。如肾病及肝:肾精不足而肝血不足, 导 致肝肾精血不足;肾阴不足,导致水 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②子病累母:疾病的传变,由子脏传及 母脏,又称“子盗母气”。 如:心病及肝,心火亢盛,累及母脏 肝脏,可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心血 不足,累及于肝,而致心肝血虚。 (2)相乘相侮传变: ①相乘传变:相克太过而为病。包括 二种情况: 传其所胜:一方过亢,被克一方受到 过度克制。如肝气疏泄太过则肝气犯脾。 侮而乘之:被克一方本身虚弱,不能 承受对方的克伐而致病。如肝气虚弱,疏 泄不及,不能承受金气正常的克制。 ②相侮传变:反向克制而为病。包括二 种情况: 侮所不胜:一方力量过强,对克己一 方,即所不胜一方进行反侮而致病。如金 克木,若肝木过亢,则反侮肺金,而致木 火刑金的病变。 轻而侮之:一方力量过弱,反受克己一 方的反侮,即所不胜者轻而侮之。如木克 土,若肝木太弱,肝失疏泄,则脾土反走 肝木,称为“土侮木虚”。 2.根据 传变的顺逆,了解病情的轻重: 根据五脏外应五行、五季的关系,说 明五脏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春天多肝病,夏天多心病,長夏多脾 病 ,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三)用于疾病的诊断: 1、诊断本脏疾病: 根据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综合四诊, 根据本脏的色、味、脉诊断本脏疾病。 如:面色青、口味酸、脉弦,病位多 在肝,面色面赤、口味苦、脉洪病位多在 心,多为心火亢盛之病 2、分析五脏疾病的传变: 根据某脏病变,出现它脏的色脉,分 析五脏疾病的传变。 如:脾虚病人,本为面色萎黄,若出 现面见青色,则为木乘土,多为肝病犯脾; 心脏病人,而面见黑色,为水乘火,多为 肾水上凌于心等。 3、判断疾病的预后: 根据色与脉的生克关系,判断疾病的 预后及病情的轻重顺逆。 (1)色脉相符:预后好,病轻,为顺证。 如:肝病—面青、脉弦。 脾病—面黄、脉緩。 肺病—面白、脉浮。 心病—面赤、脉洪。 肾病—面黑、脉沉。 (2)色脉不符: ①色脉相生:见生色之脉者预后良好。如肝病面青脉本当弦,若见沉脉,沉为肾脉,肾属水,水能生木,故为生色之脉,预后良好。 ②色脉相客:见客色之脉者预后不良,病重为逆证。如肝病面青,反见浮脉,浮为肺脉、肺属金,金能克木,则为客色之脉,预后不良。 临证时,必须四诊合参,不可机械套用。 (四)用于疾病的治疗: 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 五脏虚则易传,实则不易传,再则选择易被传及之脏进行治疗,以防止其传变。 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2.确定治疗原则与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 ① 治疗原则——补母泻子《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② 治疗方法——常用的有: 滋水涵木:滋肾阴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补脾气以益肺气。 金水相生:养肺阴滋肾阴。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与治法: ① 治疗原则——抑强扶弱 抑强:抑其克者之强。 扶弱:扶其被克者之弱。 ②常用治法: 抑木扶土:疏肝健脾。 培土制水:补肾或补脾以制约水湿泛滥。 佐金平木:粛肺以抑肝的方法。 泻南补北:泻心火滋肾水。 由此可见,五行的特性虽来源于对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特性的观察,但实际上大大超过了五种物质的本身,既基于五行,又高于五行,是对五种不同功能属性的抽象概括,成为事物和现象的综合概念,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从五行的特性出发,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别归属为五大行类,具体归类可分为两种情况。 1、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 “取象”:即从事物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 “比类”: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的归属。 所谓取象比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