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文化,引导丧俗改革促进社会的与谐进步.ppt

尊重传统文化,引导丧俗改革促进社会的与谐进步.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尊重传统文化,引导丧俗改革促进社会的与谐进步

尊重传统文化,引导丧俗改革 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社会事务处 朱铁军 一、我国的传统殡葬伦理思想 二、尊重传统殡葬习俗,正确引导丧俗改革 一、我国的传统殡葬伦理思想 (一)儒家的殡葬伦理思想 1、以“孝”为基点,以“礼”为核心 ①长辈在世时,子女要孝 孔子曰:今之孝者,谓之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父母过世,子女也要孝。 子女对父母不仅要“生,事之以礼”,死后还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子游“丧致乎哀而止”,子张“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2、儒家特别是孟子对后代隆丧厚葬有直接影响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亲,事之本也”。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孟子简葬其父而厚葬其母) (二)墨家和道家的殡葬伦理思想 墨家 据《淮南子·要略训》记载,墨子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但“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抛弃儒学,另创新说。 他认为“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及其葬也,下勿通泉,上勿通臭”。 道家的殡葬伦理思想也是主张薄葬的 老子“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庄子临死时,门徒们想按世俗厚葬他,他坚决反对,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斋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因此有人说:儒家观殡葬,葬中见“礼”;墨家观殡葬,葬中见“利”;道家观殡葬,葬中见“道”。 二、尊重传统殡葬习俗,正确引导丧俗改革 (一)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尊重传统丧俗。 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伤。如(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经济条件改变的原因 (孟子隆重葬母与从简葬父)。 (二)加强殡葬改革宣传,正确引导丧俗改革。 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一宣传国家有关殡葬改革政策 二宣传我们面临的严峻生存压力和殡葬改革的必要性, 三宣传正确的孝道观念。 四子女孝顺、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有子: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求忠臣于孝子之门” (三)在工作中要依法行政,注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1、要依法行政。 2、要注意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 3、要大力加强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 尊重和理解群众祭奠长辈的心理需要,要给群众一个祭奠怀念亲人的地方,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国家拨出专项经费,负责全民的丧葬支出。 * *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