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教材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教材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本课所学的三个知识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能得出明朝前后期国力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 说明:明朝在当时世界上已逐渐落伍了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中后期的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则是战争冲突,明代这种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交往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反映 系统总结 冲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 1.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三宝城”,马来西亚有“三宝镇”,马六甲有“三宝庙”,爪哇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新加坡有“三宝山”。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课后活动 答:1431年,明宣宗封郑和为“三宝太监”,上述地方都是郑和船队到过的地方,用“三宝”来命名是为了纪念郑和。说明郑和下西洋受到当地居民热烈欢迎,增进了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2.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答:反映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地位,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课后活动 学以致用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 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 C.李时珍 D.宋应星 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C A C 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日本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A 自主学习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目的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船只数量和大小、首航人数、设备等)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倭国、倭寇、倭患各指什么? 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概述戚继光抗倭的经过、结果,正确评价戚继光及领导的抗倭战争。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17年春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2、谁派郑和下西洋? 15世纪初(明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郑和与宝船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成祖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时间 次数 船数 海船大小 人数 到达范围 1405-1433年 先后七次 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 每次: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概况 多时大小船只200多艘,少时60余艘 猜一猜: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从后三张邮票能看出: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第二张:郑和到达占城(越南); 第三张:郑和到达阿拉伯; 第四张:郑和到达非洲; 郑和下西洋的到达范围: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