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与治疗最新PPT课件.ppt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与治疗最新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与治疗最新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防与治疗 开平市中医院 邝开安 什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对人类的影响 生活质量 致残 猝死,半数以上由冠心病引起。 家庭 社会 冠心病流行病学 年龄:多40岁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90年代 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 49.2/10万,女性32.2/10万。 发病情况:欧美发达国家常见,美国700万人患本病,死亡50余万/年,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 在我国,不如欧美多见,近年增多趋势。 冠心病占人口死亡率 北京 上海 广州 70年代 21.7/10万 15.7/10万 4.1/10万 80年代 62.0/10万 37.4/10万 19.8/10万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0 5 10 15 20 25 30 28.7 17.8 12.6 9.1 6 5.1 艾滋病 肺疾病 暴力死亡 肿瘤 感染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世界范围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区域成员国 (非洲、美洲、地中海东部国家、欧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国家)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12. Geneva: WHO; 2012.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趋势 编自 Reddy KS 和 Yusuf S. Circulation 1998;97:597. 炎症加剧,脂质核心增大 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减少 不稳定斑块形成和破裂 不稳定斑块中的物质漏入血管腔,引起急性血栓 不稳定 斑块 破裂斑块 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 是进展性系统性疾病 进展 持续的LDL进入、氧化和内皮功能损伤 泡沫细胞形成 平滑肌细胞增殖和产生纤维 血管炎症并形成脂质核心 LDL 进入动脉壁 LDL氧化 单核细胞参与,引发炎症 内皮功能降低 起始阶段 内膜增厚 动脉粥样化 形成 正常动脉 内皮功能不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AT)是致命性疾病 不稳定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严重下肢缺血 间歇性跛行 心血管死亡 ACS 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MI =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S =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CV = Cardiovascular Adapted from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 104: 365–372 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心绞痛/间歇性跛行 外膜 lipid core 脂核 血栓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 血栓形成,并且伸入管腔和斑块内部 微栓塞导致微梗死(NSTEMI) Adapted from: Topol EJ, Yadav JS. Circulation 2000; 101: 570–80, and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发生第一次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事件后 预期寿命缩短8-12年 健康者 有心血管疾病史 有急性心梗史 有中风史 1.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 23: 458–466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60岁以上男性平均预期寿命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9.2 年 -7.4 年 -12年 年数 第二次动脉粥样血栓形成事件发生后 进一步缩短预期寿命 *Sudden death defined as death documented within 1 hour and attributed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cludes only fatal MI and other CHD death; does not include non-fatal MI 1. Kannel WB. J Cardiovasc Risk 1994; 1: 333–339. 2. Wilterdin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