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项目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项目说明书

1 基本情况 1.1七星关区石漠化概况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距省会贵阳234公里,系毕节市委、市政府驻地,国土面积3412.20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属云贵川三省交界的边远山区。东与大方、金沙两县接壤,南与纳雍县毗邻,西与赫章县和云南省镇雄县相连,北沿赤水河与四川省古蔺、叙永两县隔河相望。 毕节市七星关区处于岩溶发育、类型齐全、分布面积最大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岩溶面积237808.00公顷,占69.69%。潜在石漠化面积100254.00公顷,石漠化面积90253.00公顷,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29.38%、26.45%。境内以轻度和中度石漠化为主,分别为56821.00公顷、26577.00公顷,占总面积的16.65%、7.79%;强度石漠化面积较小,为6855.00公顷,占总面积的2.01%。全区石漠化分布可以划分为赤水河、白浦河、六冲河三个流域,其程度和形式分别为:低中山强度石漠化、中中山中度石漠化及高中山强度石漠化三个类型。 赤水河流域:石漠化程度比较严重,以轻、中度石漠化为主,石漠化主要分布在龙场营、田坎、大屯、普宜、小吉场、层台、清水铺、亮岩、团结、八寨等乡镇,石漠化比例大于40%的有大银、生机、林口、对坡、燕子口、阿市等乡镇。 白浦河流域:轻度及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别在市东、市西、三板桥、流仓桥、大新桥、观音桥、小坝、朱昌、岔河等乡镇,强度石漠化重点分布在长春堡、鸭池、何官屯、梨树、田坝桥、海子街等乡镇。 六冲河流域:由于杨家湾、撒拉溪等镇大量开发土法炼锌,对小气侯造成一定的影响,造成石漠化面积逐年增大。轻度及中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放珠、水箐、田坝、阴底、千溪等乡镇,而在杨家湾、撒拉溪、野角、青场、大河等乡镇石漠化比例40%左右,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1.2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2011-2013)实施方案概况 1.2.1建设目标与任务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在2011-2013年,选择朝营、刘华、峨峰、白龙地四条小流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项目区,到2013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6117.33公顷,占项目区石漠化总面积的80.82%;新增林草植被近6089.33公顷;林草植被覆盖度提高27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21.33%,建设和改造坡耕地约28.00公顷,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5.16万吨。每年增加蓄水能力169.05万立方米。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基本遏制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业产值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农民纯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粮食产量增长2%左右。 1.2.2工程布局 项目区2011-2013年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有以下措施:林草植被建设:人工造林公顷、封山育林公顷;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人工种草 公顷、棚圈建设平方米、饲草机械台;小型水利水保措施:坡改梯 公顷,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公里;蓄水工程:蓄水池口、沉沙池口。2011年,实施地点为朝营小流域,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747.51公顷,工程措施为:封山育林育草公顷、防护林公顷、特色经果林公顷、人工种草公顷、建设棚圈平方米、饲草机械台、田间生产道路。2012年,治理实施地点为白龙地小流域,共治理石漠化面积1269.16公顷,其中:封山育林446.7公顷、防护林310公顷、特色经果林493.16公顷;人工种草19.3 公顷、棚圈建设1600 平方米、饲草机械4台。2013年,治理峨峰小流域,治理石漠化面积2004公顷,工程措施为:封山育林育草529.8公顷、防护林182 公顷,特色经果林1284.2 公顷、饲草机械4台、石埂坡改梯8公顷、田间生产道路2.4公里、蓄水池6口、沉沙池3口。1.3 2011年石漠化治理完成情况 七星关区2011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区为白龙地小流域,建设内容如下: 封山育林740.38 公顷,人工造林839.07 公顷(经济林建设678.45 公顷,防护林建设160.62 公顷),人工种草27.14 公顷;棚圈建设2140 平方米,饲草机械4台;作业便道1.42公里,机耕道3.3公里,输配水管道5.66公里,取水池8口,蓄水池7口。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建设内容于2012年3月全面完工,2012年4月,工程通过了区政府组织的验收组的验收。 1.2012年工程特性 1..1 建设条件 项目区为白龙地小流域,土地总面积4256.9公顷,总人口11402人,其中农业人口11194人,占总人口的98.18%。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36毫米,年平均气温约为15.2℃。森林覆盖率42.9%,岩溶面积4256.9公顷,石漠化面积1760.36公顷,其中,轻度石漠化1326.0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