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史复习笔记.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学史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 ——复习笔记 绪 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发生前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三个10年: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是现代文学开拓和奠基阶段,通常称这十年为五四时期文学。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发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内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 1、文学革命的开端、发展、高潮 2、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的作家创作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方面:鲁迅的《狂人日记》,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形式全新的小说。 诗歌方面:出现了白话新诗人如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尤其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 散文方面: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新史》等通讯报道是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 话剧方面:胡适、洪深、田汉、欧阳予倩等人的白话剧本。 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封建(农民及其命运成为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和素材,描写知识分子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的高度敏感,摆脱封建道德舒束缚、争取婚恋自主、追求个性解放的奋斗和抗争,对妇女地位的思考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40年代的“战国策派”“戡乱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30年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相辅相成的,又具有相对独立的鲜明特性。虽然出现了多样的创作方法,但是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为主流,为人生、为革命的现实主义基本精神贯穿整个现代文学各个层面。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整个中国文学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断裂”,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碰撞”。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带有承前启后的性质,其特征如下: (一)新旧文学的冲突和承传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五四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体现出新的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精神风貌和新的文学表述方式,体现了现代新文学、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学、旧文化的根本冲突和根本转折。但是,同时也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学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鲁迅代表的五四那代人,最注重开放,又最讲究立本,他们既读过经,又留过洋,是难以超越的一代人。(二)中外文学的碰撞与交融 晚晴翻译文学繁荣,新文学作家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现代新诗对外国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吸收借鉴。 (三)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时代历史赋予现代文学特殊使命,整体上形成根本特质: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艺术境界的不懈追寻。 (四)对个性和人性的追求及对自身的剖析和批判 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作家,他们最犀利地批判社会的黑暗,又最无情地解剖自身的弱点,最无情地揭露人性的弊病,又最深情地关注着整个人类的命运,他们的作品往往蕴藉着一种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 第一章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一节 晚晴启蒙运动与文学变革 一、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是清政府在军事、外交和内政危机重重的情况下被迫实行的自强运动。但洋务运动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不触动封建专制制度的仅限于“器物”层面的改革。1894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成为晚清洋务运动失败的象征。 二、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惨败,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力主实行君主立宪。中国思想史因此进入一个新的时——-启蒙的时代。维新派知识分子认识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向西方看齐。严复、梁启超等意识到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本”,改造国民精神的新民运动成为思想启蒙的重心。一系列以传播西学、讨论变革、倡导启蒙为宗旨的思想文化阵地涌现,如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上海创办的《时务报》等。西方现代化、思想及其价值观,作为“文明”即现代性的范本,被介绍都中国;输入新学、开启民智,成为维新思想界寻求的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前提。 三、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维新派倡导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目的是让文学成为承载政治革新理念、促进思想启蒙的利器。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到“小说界革命”,形成一种直面危机、书写真情、表现现实、促进改革的风尚。 (一)诗界革命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黄遵宪、谭嗣同、夏曾佑,一方面力求打破传统诗歌规范,另一面尝试以全新思想表现政治革新的追求。其实验的新诗又叫“新学诗”,将“新学(西学)”作为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