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V 型高速机相继增压计算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船用V 型高速机相继增压计算分析

船用 V 型高速柴油机相继增压计算分析 来自:转载??作者:不详??2007-1-31 15:17:25 ???? 摘 要:建立了某船用 V 型柴油机采用两台增压器相继增压的计算模型,为验证计算模型、程序和所选参数的正确性,对常规增压进行了计算,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两台增压器相继增压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表明,采用相继增压可明显改善该型机低工况性能,扩大了该机作为船用主机的运行范围. 关键词:柴油机;相继增压;性能;计算 1  引言 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油耗以及减少排放一直是柴油机研究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提高增压压力是提高柴油机功率的最主要方法.随着高压比、高效率涡轮增压器的发展,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增压程度越来越高.而回转运动的涡轮增压器与往复运动的柴油机联合运行时,难以满足柴油机高、低工况运行的要求,而且增压程度越高,矛盾越突出.为了改善高增压或超高增压柴油机的低工况性能,开发了各种涡轮增压系统,如:可变截面涡轮、可变气门时机构、进排气旁通及高工况放气、低压缩比补燃、相继增压等.其中,高工况放气、进排气旁通是对经济性和性能的有效折中,可用于对经济性要求不高和增压比变化不大的场合.可变截面涡轮与相继增压虽然都是改变涡轮的进口面积,但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可变截面涡轮只改变涡轮的进口面积,改变幅度较小,是连续的,但在低工况时涡轮增压器的综合效率低;相继增压则同时改变涡轮及压气机的进口面积,涡轮进口面积的改变是不连续的,改变幅度较大,可保持增压器较高的综合效率.故可变截面涡轮增压适用于缸数较少,平均有效压力较低的柴油机,相继增压适用于工作范围宽,负荷变化大,增压比较高,对低速大扭矩要求较高,经济性要求好的场合. 目前船用中高速大功率柴油机多为 V 型 12 缸~20 缸,按或来运行.为了改善低工况性能,大多采用相继增压系统、低压缩比补燃或米勒系统等.如有代表性的德国 MTU595型20 缸高速柴油机,法国 PA6-280STC12 缸、16 缸柴油机均采用了相继增压系统(简称为 STC 系统).在标定工况时,STC 系统使柴油机的每台增压器都工作在高效区,效率高,标定工况油耗低;在部分工况时减少投入使用的涡轮增压器数量,使投入使用的涡轮增压器仍在高效区附近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气缸进气量,从而改善了柴油机的性能. 2 相继增压系统 图1 为某船用V 型高速柴油机常规增压系统示意图,该机基本参数:标定功率 1680kW;标定转速 1860r/min;缸径 170mm;冲程 195mm;压缩比13.5:1.采用 MPC 排气管,气缸数目 12;V 型夹角 90°,用两台 RR151 径流式涡轮增压器.采用 STC系统的示意图见图 2.在 A 列排气管与 B 列排气管(靠近涡轮端)之间用一连通管连通,在 B 列压气机出口处安装一空气阀,B 列涡轮入口前安装一燃气阀.当柴油机运行在高工况时,空气阀、燃气阀都开启,两增压器都投入运转(2TC),柴油机运行在低工况时关闭空气阀和燃气阀,切除 B 列增压器,B 列的排气与 A 列的排气一起进入 A 列增压器(1TC),使 A 列增压器运转在高效区,提高了增压压力,使柴油机在低工况运转时进气充分,燃烧良好,动力性、经济性得到改善. 3 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对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系统建模,分别建立了中冷器、进气总管、进气支管、进排气阀、喷油器、气缸与曲轴箱、排气支管、排气总管、压气机和涡轮等系统模型,其相互关系如图 3 所示(B 列系统模型类似). 3.1 燃烧放热规律 考虑到高速柴油机的特点,燃烧过程放热规律采用三条韦伯曲线叠加来模拟,如图 4 所示,即把燃烧分为预混合燃烧、扩散燃烧、尾燃烧三种形式,缸内某一瞬时的累计放热率为: 其中,x —累计放热率;β —某一种燃烧的燃料分数;α —某一瞬时曲轴转角,;?α —燃烧持续角, ;k —燃烧效率因数;m —燃烧品质指数;;下标:0 —燃烧起始角;1 —预混合燃烧;2—扩散燃烧;3—尾燃烧. 通过调整来使放热规律符合实际. 3.2 排气系统描述 排气系统采用一维非定常流动的计算模型,并将其分成有限个控制体,以每个控制体的中心为计算节点.图 5 为 MPC 增压系统排气管的计算节点划分,图 6 为相继增压排气连通管的计算节点划分,进气连通管的计算节点划分类似. 排气系统控制方程: 质量守恒方程: 动量守恒方程: 能量守恒方程: 其中,ρ —密度,;u —气体速度,m/s;p —气体压力,Pa;A—管子截面积,;K —比热容;A1 — 单位长度壁面面积,;t — 时间,s;g 为摩擦项, ,f —管道摩擦系数;q 为壁面导热量,,D — 管径,m;—气体速度绝对值;T —温度,K;R —气体常数,J/kg·K;下标:g—气体;w—壁面. 3.3

文档评论(0)

linjuanr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