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docx

2018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综合能力汇总.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地测量1.1 概论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重力参考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坐标、高程、深度、重力)的具体应用形式。时间系统:世界时(UT)、原子时(AT)、力学时(DT)、协调时(UTC)、GPS时(GPST)。时间系统框架对时间系统的实现,描述一个时间系统框架内容:1采用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3授时系统;4覆盖范围。二维坐标转换需要4参数,2公共点。三维坐标转换需要7参数,3公共点。坐标正算:由一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坐标、线段长及方位角计算另一端点坐标。坐标反算:由两端点坐标计算线段长和方位角。高斯正算:由大地坐标(B,L)计算高斯平面坐标(x,y)。高斯反算:由高斯平面坐标(x,y)计算大地坐标(B,L)。大地主题正解:已知一点的大地经纬度以及该点至待求点的大地线长度和大地方位角,计算待求点的大地经纬度和待求点至已知点的大地方位角的解算。大地主题反解:已知两点的大地经纬度,计算这两点间的大地线长度和正反大地方位角的解算。1.2 传统大地控制网第i测回度盘配置方法L=(i-1)×180/N(N为测回数)大地控制三角网精度:首级图根点相对于起算三角点的点位误差≤图上±0.1mm,相对于地面点的点位中误差≤±0.1Nmm(N为测图比例尺分母)。相邻国家三角点的点位中误差≤±1/3×0.1Nmm。则有:国家三角网控制点精度要求(m)测图比例尺1:20001:50001:1万1:2.5万1:5万图根点对三角点点位中误差±0.2±0.5±1.0±2.5±5.0相邻三角点点位中误差±0.07±0.17±0.33±0.83±1.7三角点布设密度测图比例尺每幅图要求点数每个三角点控制面积/km2三角网平均边长/km等级1:5万3约15013二1:2.5万2-3约508三1:1万1约202-6四三角网精度指标等级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三角形最大闭合差″起始边长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锁20-25±0.7±2.51:35万1/150000二等网13±1.0±3.51:35万1/150000三等网8±1.8±7.01/80000四等网2-6±2.5±9.01/40000三角形任一内角>40°,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的传距角>30°。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观测方法:中丝法、三丝法。减弱大气折光方法:观测时间、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利用短边传算。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对向高差中误差mh(最不利观测条件下)=±0.025S(m),S为km。导线测量水平角:导线点上应观测方向为两个时,用角观测法(在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右角,交叉点上应观测方向多于两个时,一二等用全组合测角法,三四等用方向观测法。)垂直角:中丝法测六测回,三丝法测三测回。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导线方位角中误差计算公式一端有已知方位角的自由导线mTn=二端有已知方位角的自由导线mT中=mT0为已知方位角T0的中误差,mβ为折角观测中误差,N为导线折角个数或边数一二等导线边距离测量技术要求项目一二等导线边距离测量每边观测总测回数16最少观测时间段往返测或两个不同时段每时间段观测的最多测回数20同时段经气象改正后的测回互差限值/mm20一测回读数次数4一测回的读数互差限值/mm20不同时段经气象和归心修正后的测回互差限值mm5+3S(S=km)仪器:标称精度优于5mm+1ppm,测程优于15km三四等导线边的距离测量技术要求等级使用仪器精度每边测回数往测返测备注三等Ⅰ22或用不同时段代替往返测Ⅱ、Ⅲ44四等Ⅰ、Ⅱ22Ⅲ44仪器:测程3-15km1.3 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及卫星大地控制网由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区域、专业)、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组成。载波:L1、L2,L1、L2的作用,消除电离层影响。测距码:C/A码(在L1上)P(Y)码(分别调制在L1和L2上)卫星(导航)电文。差分GPS:利用设置在坐标已知的点(基准站)上的GPS接收机测定定位误差,用以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其它GPS接收机(流动站)测量定位精度的方法。位置差分、伪距差分、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模型改正法(相对论、电离层、对流层延迟、卫星钟差)求差法(电离层、对流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参数法(适合所有情况)回避法(多路径电磁波)。单差、双差和三差:站间一次差分;站间、星间各求一次差(共两次差);站间、星间和历元间各求一次差(三次差)。站间求差(站间差分)消除卫星钟差、削弱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的影响。星间求差(星间差分)消除了接收机钟差的影响。历元间求差(历元间差分)消去了整周未知数参数。单点定位:单独利用一台接收机确定待定点在地固坐标系中绝对位置的方法。相对定位:确定进行同步观测的接收机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基准站间距与定位精度关系实时定位精度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