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淡水鱼,农民致富的强势产业.docVIP

大宗淡水鱼,农民致富的强势产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宗淡水鱼,农民致富的强势产业

大宗淡水鱼,农民致富的强势产业   ■本报记者张晴丹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变,“大鱼大肉”已经不再是百姓餐桌上难得一见的菜肴,吃鱼成为了百姓饮食中的常态。由于具备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等优点,大宗淡水鱼已是国民主要的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也成为了百姓餐桌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大宗淡水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的发展,不仅保证了国内庞大的水产市场需求,解决了百姓吃鱼难的问题,还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而大宗淡水鱼养殖业也成为农民致富、解决三农问题的强势产业。”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戈贤平研究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量大养殖范围广   我国是世界上大宗淡水鱼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公元前460年的春秋战国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本养鱼文献——《养鱼经》,我国养鱼史上著名始祖范蠡用文字详细记载了池塘养鲤的环境条件、繁殖和饲养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培育出了建鲤、异育银鲫、团头鲂“浦江1号”等一批新品种,促进了水产养殖向良种化方向发展。配合饲料、渔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大宗淡水鱼类主要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鲂7个品种,这七大品种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其养殖产量占内陆养殖产量的较大比重,对保障粮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戈贤平介绍说。   据2016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万吨,而上述七种鱼的总产量万吨,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   其中,草鱼万吨、鲢万吨、鳙万吨、鲤万吨、鲫万吨,产量均在290万吨以上,分别居我国鱼类养殖品种的前五位。鲂万吨、青鱼万吨,分别居我国鱼类养殖品种的前七、八位。   戈贤平表示,在我国主要农产品肉、鱼、蛋、奶中水产品产量占到31%,而大宗淡水鱼产量占我国鱼产量的%,在市场水产品有效供给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我国大宗淡水鱼产业不仅养殖水平高、产量大,而且占有重要地位。”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和湖北省水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熊善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大宗淡水鱼类的养殖范围广,主产省分别为湖北、江苏、湖南、广东、江西、安徽、山东、四川、广西、河南、辽宁、浙江等12个省区。湖北年产量最高,基本上在180万吨以上。   “可以看出,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戈贤平介绍,其中,青鱼主要在长江流域养殖,草鱼在全国均有养殖,鲢、鳙作为搭配品种在全国均有养殖,鲤鱼主要在北方地区养殖,鲫、鳊主要在江苏、湖北等省养殖。   五大成果推动发展   大宗淡水鱼具有健脑强身、延年益寿、保健美容的功效。发展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增加了居民膳食结构中蛋白质的来源,为国民提供了优质、价廉、充足的蛋白质,提高了国民的营养水平。   自2016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以来,大宗淡水鱼产业得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2016年,我国大宗淡水鱼产量万吨,较xx年增加万吨,增幅达%。   在戈贤平看来,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体系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十二五”期间,体系共有5项新成果对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体系还在大宗淡水鱼类优良新品种培育、扩繁及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群体选育、雌核发育、杂交选育和分子标记辅助等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福瑞鲤、长丰鲢等6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并培育了团头鲂、草鱼等新品系,这些良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行了推广养殖,并且构建了完善配套的新品种苗种大规模人工扩繁技术体系。   此外,体系还突破了大宗淡水鱼主要病害防控技术瓶颈,开展主要病害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建立病害远程诊断系统。   在养殖环境方面,传统的池塘养鱼,没有考虑到对养殖环境的改善等。这些年体系开发了池塘养殖环境调控技术,研发了很多新的养殖模式,比如建立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还创制数字化信息设备,建立区域化科学健康养殖技术体系。   据统计,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共设计构建标准化养殖小区400多家,累计示范、推广万亩。与传统养殖技术相比,养殖产量提高10%以上,可降低养殖废水排放20%以上、氮磷排放10%以上,累计应用新增产值亿元。   “水产养殖里饲料是一个大头,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80%,如何让饲料转化率更高,节约成本,就必须在饲料上做文章。”戈贤平说,体系建立了异育银鲫投喂系统进行合理投喂,生产1吨鱼产品可减少吨饲料投入,降低31千克氨氮排放。合理投喂体系的应用,降低了饲料用量,提高了饲料效率,改善了水质,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