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与躯体疼痛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悲伤与躯体疼痛ppt课件

情绪与躯体疼痛 负性情绪的表达 焦虑 失望 悲伤 愤怒 情绪表达的方式 指向内在 指向外在 情绪的躯体转换症状 通过躯体症状表达心理痛苦的心理过程 躯体化的发生通常不为患者所意识到 躯体症状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关(恐惧、焦虑、抑郁) 躯体化过程 患者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与症状 患者将躯体不适症状归咎为躯体疾患 患者据此反复向医学各科求助 这些躯体不适与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解释 一般认为,躯体化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独特的反应 ---即患者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作出反应 躯体化产生的机制 产生机制 神经 心理 心理社会因素 脑干网状结构注意和唤醒功能发生改变 在情绪冲突时,体内的神经内分泌、植物神经及血液生化的改变可导致血管、内脏器官、肌肉张力等变化,这些变化常被患者感受为躯体症状 生活事件 (以长期性应激为主) 社会文化因素 述情障碍 认知作用 潜意识获益 躯体化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生活事件 (以长期性应激为主) 研究证明: 生活事件与身体主诉成正比 生活事件与疼痛量呈正相关 社会支持总分与疼痛量呈负相关 负性事件的刺激量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躯体化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Ⅱ、社会文化因素 情绪的表达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影响 负性情绪被看成是无能、耻辱的表现, 而躯体不适的主诉则是一种“合法”的表达途径 自觉不自觉地掩饰、否认甚至于不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体验而关注自身的躯体不适 躯体化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Ⅲ、述情障碍 不善用言语表达其内心深藏的感情 述情障碍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人格特征 描述躯体不适比情感表达更容易 难以区分是内心感情还是躯体感觉 患者在情绪体验的自我感受和言语表达方面存在缺陷 情绪体验形成所谓“器官语言”释放出来 躯体化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Ⅳ、认知作用 人格特征影响认知过程 感知的敏感性高且易扩大化 选择性地注意躯体感觉 增强了与疾病有关的联想和记忆及对自身健康的负性评价 躯体化产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Ⅴ、潜意识获益 这类躯体症状可以在潜意识中为患者提供两种获益: 通过变相发泄,缓解情绪冲突 通过病人角色,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或压力,并取得关心和照顾 躯体症状的表现形式 常见躯体症状 慢性疲劳 口腔、咽部异物感 心慌、心跳 头痛、头晕 腰酸、背痛 呼吸不畅、胸闷 腹痛、腹胀、腹泻 颈痛 躯体症状罕见吗? 临床不能解释症状统计 比例(%) 躯体症状带来的问题 经济的耗费 过度医疗 躯体化症状需要阶梯性治疗和管理方案 排除可明确诊断的疾病 找到潜在的应激源 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 筛查抑郁或焦虑障碍或其它(情绪被压抑) 提供适当的治疗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